還看今朝:浪費地方 浪費公帑

審計署在最新一期審計報告中,審查十七個於鐵路附近的公共運輸交匯處,發現部分使用率偏低。其中,耗資一點四三億元興建的尖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共設九個巴士停車處及七個巴士輪候車位,但啟用四年,只使用了三個停車位。另外,調景嶺健明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耗資近三千萬元興建,於○四年啟用,但運輸署兩年後才編配予校巴、過境巴士及電視台穿梭巴士使用,再於今年編配予兩條巴士線在早上繁忙時間作終點站。審計署在繁忙時間觀察一小時,發現僅約一百人使用,有市民甚至在此打羽毛球及耍太極。

市民可以在運輸交匯處打羽毛球和耍太極,戲謔點說,就如筆者早前所講,香港的文娛藝術發展呈一種規律,就是硬件帶動軟件發展,即先有可供租用的場地,後自會有團體租用,而租用團體又會自行摸索吸引觀眾的辦法。不過,今次是市民自行摸索場地用途。

可是,興建場館和興建運輸交匯處不同。前者提供場地,供文娛藝術發展,即使場館租出以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都有益,亦符合興建場館的目的,但運輸交匯處本應只作交通之用,如今被當作康樂場地,其實是偏離了原來的興建目的,還白費了大筆款項。

今後政府固然應檢討有關運輸交匯處的規劃,更應盡快商議如何處理使用率不足的交匯處。到底應該與運輸公司商量增加行經這些交匯處的路線,還是將之改建為其他用途的場地?不然,一直維持低用量,除了浪費地方,更浪費保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