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部分人鼓吹「獅子山下」的集體回憶,表面上是在回歸後經濟衰落裏尋找「黃金歲月」,重拾舊我來肯定現時的我,並指出從目前困境拔脫之途。對今天茫然失措的世道人心,當屬好事。
不過,「獅子山下」只是香港歷史過程裏一個片段。六、七十年代,中港關係幾近斷絕,香港從內地移植來的工業正在本土擴張壯大,港英政府亦努力洗脫殖民地官員的貪污舞弊,在港督麥理浩帶領下重新塑造香港社會經濟,以求長治久安。或許我們真的可把當年當作香港的黃金歲月:由戰後重建,經歷工業化而到經濟起飛,香港人人克勤克儉地努力建設。
可是,這個黃金歲月並不長久。香港經濟上再回歸珠三角,一如五十年代前港珠無邊界、無出入境管理渾成一體,差別只是五十年代香港與珠三角相互開放,從八十年代開始,至今還未恢復當年的開放。但方向未改,阻礙只是把開放時間拖後,卻無法逆轉。
於是,香港的集體回憶不應只是一、二十年的片段,而應該是幾代人的一生或大半生,故不應是「獅子山下」,而是「省港澳」——廣州市、香港埠、澳門街在另一個世紀裏的輪迴轉生。
我們這一代不是無根的一代。例如我一家三代,根在香港,香港在珠三角,珠三角在中國大地,中國大地在世界。這些不同層次的時空壓縮在我們至少三代的每一代人的生活和回憶中,任何政治企圖都不可將之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