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委員會成員提名結束,一千四百四十九張名單,角逐九百二十三個席位,參選人數歷屆之冠,反映了競爭之激烈程度。
特首選舉在中央眼中關乎特區政局的安危,絕不容有失,必須追求最高安全系數,保證信得過的建制派精英高票當選,同時排除反對派的干擾。換言之,中央會採取措施,盡力阻止泛民派參選人「入閘」。
中央欲主導特首選舉全過程早已彰彰明甚,今次加插特首初選階段,讓幾位疑似參選人初試啼聲,各自拋出治港理念,吸引公眾關注,主導輿情,在話語權上搶佔有利位置,邊緣化泛民派。
泛民派至今未能協商出正式參選人,在爭取發聲過程中遠遠落後,媒體與民間團體只邀請建制派的疑似參選人,沒有泛民的份兒。客觀上,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泛民派的聲音被擠壓,也給他們帶來不利影響。
再者,泛民派在尋找友好參選選委會的過程中波折重重,原希望結集二百人以上的參選名單,最終只得一百九十五人,聲勢上輸了首仗。
泛民在區選中遭受重挫,士氣難免受到打擊,要在短時期內轉身至選委會之戰,在動員與宣傳能力上備受考驗。民主黨亟欲主席何俊仁出選,公民黨則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應對,兩黨的不咬弦,直接影響動員友好參選以至選民投票的意欲。
泛民派最終雖然能夠湊合多張名單參選,但由於不少候選人在界內欠缺知名度,面對建制派派出重量級人物挑戰,勝算存疑,而且在多個界別,如社福界及醫學界等,建制派推出多張名單搶票,花多眼亂,對泛民極之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