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區選贏輸榮辱互見

區議會選舉臨近,很多市民不察覺「大選」將臨,政府的宣傳也未見增強,各政黨的造勢晚會作用有限,在選情表面未見熾熱的情況下,政團的鐵票將發揮決定性效果。

形勢對建制派大黨,如有長期扎根地區、深耕細植經驗的民建聯及工聯會明顯有利,加上財力及人力資源都佔優勢,其地區鐵票,相信在選舉日將為這兩大組織帶來驚喜。

對比強烈的是,泛民主派的兩大黨——民主黨與公民黨正陷入苦戰之局,前者面對接近四十個區被人民力量與社民連狙擊,其中更在二十個區同時受到民建聯與工聯會的夾擊,民主黨的選情不容樂觀。

公民黨的選情同樣欠佳,雖然被泛民激進派狙擊的力度不如民主黨強勁,但由於在外傭居留權和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兩大爭議上被建制派攻擊,不少市民亦表達不滿,預計選情會受到不良影響,結果同樣難以樂觀。

預料選舉結果,建制派將是大贏家,直接有利於明年立法會的選情。區議員是政黨在地區扎根的樁腳,人數愈多,愈有利於鞏固及拓展地區人脈,在立法會分區直選中打好動員戰,加上民建聯及工聯會有極強的洗樓能力,優勢相當明顯。

相反,區議會選舉過後,泛民主派的地區勢力分布,必將重新洗牌,兩個溫和派政黨不但失去部分地區樁腳,其在區內的支持票也可能被打散,激進派的影響力會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有所上升,明年立法會選舉,分區直選的變數較多,溫和派前景存在隱憂。

當然,最直接的影響,莫過於「超級區議員」的提名權,贏家的自主空間大增,輸家要爭取出線,受到的掣肘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