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用政綱選特首

下屆特首的人選問題,似乎凌駕政綱的議題。特別是在討論當中出現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說法,如某人命盤好、腳頭好一類封建概念,比令人詬病的人治傾向更令人擔心。

董建華與曾蔭權之敗,敗在人治,缺乏團隊、缺乏組織,即使採取政治任命問責制仍未擺脫人治的弊病。主因是缺乏團隊、組織凝結成的政綱和施政理念,一切還是在於特首個人的想法,沒有明確的程序、制度保證政策的制訂有足夠的調研、討論、商議。

董、曾已浪費掉香港回歸的十四年,若下屆特首還是按人治的方法選出,至少今後五年亦會再浪費。整整二十年香港沒有認真的發展,這樣吃老本的例子國際也不多見。

香港社會要爭的,不是誰當特首,而是誰的政綱、施政理念有助於香港再出發。因此,不能提哪個人命好,哪個人形象差,而應由參選者盡快拿出政綱讓社會審議,並且公開解釋政綱,讓社會認識參選人對政綱的態度:是真心真意、認真掌握,抑或是隨便拿出來迎合民意,沒有真心投入。

當然,我們沒有足夠的制度可保障當選的特首要切實執行政綱政策。但是,政綱從虛的原則到實的政策建議清楚羅列出來,我們除了可看到參選人及其班子的水平外,還可看到他們用了多少心血制訂政綱,怎樣在政綱裏協調各個政策建議,對政策的制訂、協調、執行懂得多少,下了多少工夫。

政綱公布後,社會可在特首選出後以此問責。因此,選特首應選政綱,而非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