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相對衰落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香港經濟規模大於新加坡、以色列、芬蘭、愛爾蘭、丹麥這些以創意見聞於世的國家,反映即使回歸後香港一直處於低增長乃至停滯的困境,我們還有豐厚的老本與世界比較。香港不是小型經濟無可作為,經過社會以至殖民地政府多年努力,才創造出這個老本讓我們享受。

這樣的老本或可說是經濟奇迹,但這樣的經濟奇迹已經過了一、二十年,吃老本表示我們這一代的社會與政府不但沒有創出新奇迹,而且只是像二世祖那樣吃老本過日子。老本總會用完,而吃老本表示沒進步,甚或退步。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不少香港人看不起的台灣位列全球二十大,高出香港十多位,達八千多億美元,比香港的三千多億美元超出一倍以上;其他表現突出的有南韓,位列全球十二位,經濟規模更比香港大上四倍有多。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亞洲四小龍是以香港居首,但沒多久韓台已超越香港,即使香港怎樣得益自珠三角的投資也無濟於事。

從國外反觀內地,香港近十多二十年的表現不是差強人意,而是大不理想。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廣州、佛山加起來僅及香港經濟的六分之一;可是,二○○一年,廣佛加起來已是香港的三成;二○○七年,比重更上升至七成;二○○九年,兩個城市的本地生產總值便比香港稍多;二○一○年,則倒過來比香港大出一成。在這個簡單歷史事實上,記錄着廣州的復興和香港急速的相對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