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魯迅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紀念日。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魯迅受到的推崇,確實是一些號稱思想家的人望塵莫及的。毛澤東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而德國漢學家顧彬曾說「中國當代文學大部分是垃圾」,可他對魯迅獨具青眼,譽魯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內地對魯迅的評價與態度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道是「少不讀水滸」,如今,教育界竟有「少不讀魯迅」的講法,原因是魯迅所寫的太晦澀難懂,尤愛抨擊這攻擊那,看得多容易變成「憤青」,有礙國家的和諧,是以中學課本建議刪掉魯迅的文章。
事實上,魯迅屹立這麼多年而不衰,學術界也不知有多少人靠他吃飯,沒有對他的研究與發掘,文壇、學術都要寂寞死了!
老朽粗識文墨已看魯迅,是以自然覺得讀魯迅——好得很!魯迅的觀點不會過時,皆因他的「反叛」精神並非離經叛道,而是印證了外國教育家所指出的「上學不等於受教育」。寫《上學真的有用嗎?》的約翰‧蓋托說:「最有力的教育永遠是開放的,而不是被他人灌輸來的。」誠然,真正的教育只能以自我覺悟為起點,不認識自己,也只能是個可憐的勞動力。
這年頭,號稱大國崛起的中國,對着日本、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國,給人欺到眉上,也一味忍忍忍,愈大聲挑釁竟然愈贏得「商機」,究其因,就是不讀魯迅,因為魯迅的骨頭最硬,讀一點魯迅,就不會缺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