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更兼通脹 港人雪上加霜

美國主權信貸評級破天荒下調,加上歐洲深陷債務泥淖,全球金融市場被攪得周天寒徹。港股連日劇烈波動,昨日甫開市恒指就跌破二萬點大關,最多急瀉逾一千六百點,雖然午後跌幅一度收窄,惜尾市再度插水,全日有如坐過山車,驚險萬狀,最終以重挫一千一百五十九點收市,二萬點關口得而復失。以點數計,創下二○○八年十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在股市創下三年最大跌幅之際,內地通脹又迎來三年新高,上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升百分之六點五,高於市場預期。食品漲幅尤其驚人,按年升近一成半,當中豬肉價升五成六,蛋價升近兩成,菜價升逾百分之七。由於本港食品主要來自內地,香港通脹勢必水漲船高,基層市民的生活百上加斤自不待言,不少食肆亦是叫苦連天,有飲食業人士坦言,儘管上半年已兩度加價,仍未能抵銷食材成本上升,惟有減少食物分量,控制成本。

更不堪的是,在聯繫匯率之下,港元跟隨美元不斷貶值,兌人民幣匯率每況愈下,購買力持續萎縮,進一步加劇通脹。目前港元處境非常不妙,就好比老鼠進風箱——兩頭受壓。然而,面對險惡環境,港府依然無所作為,還自欺欺人地聲稱香港經濟「基調良好」,美國降級對香港「影響不大」,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也堅稱聯繫匯率「行之有效,不會改變」。

人們不禁要問,如果聯繫匯率「行之有效」,為何愈來愈多投資者將港元資產換成人民幣資產避險?為何要求檢討聯匯的呼聲日甚一日?為何不斷有學者及市場人士建議港元與美元脫鈎,轉與一籃子貨幣掛鈎?難道大部分人的看法都錯了,真理只掌握在港府手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因前景不明朗,導致人心惶惶,當局將港元與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最強貨幣掛鈎,可起定海神針之效,有助穩定經濟、穩定人心。然而,時移世易,二十八年後的今天,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經濟發展模式似乎已走到盡頭,只能靠不斷擴大借貸規模及狂印鈔票轉嫁危機度日,淪為地地道道的「寄生蟲」,主權信貸評級被史無前例調低乃是咎由自取。儘管美國還是一艘巨輪,但這艘巨輪正撞向冰山,香港再不解纜自救,必將後悔莫及。

從經濟表現觀之,香港與美國可謂南轅北轍,但聯繫匯率令香港自縛手腳,負面作用日趨明顯。譬如本港通脹加劇,理應加息降溫,惟事實上香港只能跟隨美國長期維持低利率,為通脹火上加油。

變化才是永恒,港府無視環境及時代變遷,依然故步自封,在匯率政策上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可謂冥頑不靈。說到底,所謂聯繫匯率「行之有效」,不過是港府得過且過、胡混至最後一分一秒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