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政府漠視民意,經常進行「假諮詢」,對和平示威遊行活動置諸不理,誘發示威者採取肢體衝撞、瞓街及阻塞交通等激進手段抗爭,並獲得愈來愈多市民認同。一項民調顯示,有近兩成市民認同以該等激烈手法向政府抗爭,逾三成人不認同警方強硬處理有關活動,調查結果值得當政者警惕。有學者直指政府當和平示威「冇到」,令市民覺得「唔激進政府唔會聽」,可說是自食其果。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上月廿七至廿九日,用電話抽樣訪問逾八百名市民,問及香港是否一個和諧社會,有三成半受訪者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一成九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四成四則不置可否。
對於肢體衝撞、瞓街及阻塞交通等示威手法,有六成六受訪者認為屬激烈或非常激烈,六成二認為不可接受,但亦有一成七認為可接受,一成八認為「一半半」,其中三十歲以下的受訪者,有多達兩成六認為可接受,明顯高於中年及年長的受訪者。
對於警方使用武力及胡椒噴霧,為七一當晚癱瘓中環的示威清場,六成受訪者認為適當,但亦有三成一人認為不適當,當中以不滿意及不信任政府的受訪者,較同情和支持示威者。問及受訪者擔心警方過分使用武力,還是憂慮部分示威者影響社會秩序,有五成七表示較擔心後者,較擔心前者的有兩成二,一成三則認為兩者都值得憂慮。
研究所指出,調查顯示主流民意希望示威者採用和平手法,不要影響到社會秩序及市民日常生活,然而在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失業率下降、政府財政充裕、並推出派錢六千元等紓困措施下,仍有近兩成人認同以激烈手法抗爭,是不容小覷及不可忽視的少數,十分值得當政者關注和警惕。
研究所促請政府改善施政,盡快提出更多針對性長期政策緩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以免示威活動進一步激化。
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近年愈來愈多較激烈的示威手法和活動,主因是市民覺得過往的和平示威及表達意見手法無用,「遊行就算參與人數多,一旦最後和平散去,政府就當好似冇發生過」,令不滿政府的示威者,尤其是八十後轉為採取激烈手段。
馬嶽續說,以替補機制為例,市民以和平手法表達反對意見,政府和建制派都置諸不理,直至部分七一示威者阻塞中環交通及威脅包圍立法會,政府始讓步押後表決,更加令人覺得「唔激進政府唔會聽」,進一步助長有關行為,其他市民即使不願親身參與,不少亦會表示同情和理解;歸根究柢是政府須減少推出逆民意的政策,若發現市民反對便立即改錯,不要等問題惡化到不可收拾才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