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甲類鏈球菌今年異常活躍,令猩紅熱感染個案破紀錄,衞生防護中心在香港大學協助下,發現多達七至八成的甲類鏈球菌M12出現基因變異,情況十分普遍;甲類鏈球菌M1也有多達五至六成出現新基因。專家指出,M12是今年的主流致病品種,M1的毒性一般較「猛」,兩者同時出現基因變異,正好解釋今年猩紅熱特異的疫情。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昨表示,公共衞生檢測中心與港大合作,針對導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特性進行研究,暫時從公立門診收集了九十七株樣本,M12佔50株、M1型有16株、M28有8株,這些發現與以往有明顯分別。除細菌的型號外,在港大協助下,對菌株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七至八成的M12出現新基因,同樣情況出現在M1。
曾浩輝指,本港流行的甲類鏈球菌不只一種型號帶新基因,但該組新基因會否令細菌今年特別流行,防護中心會與港大專家繼續跟進。防護中心科學委員會也會集中跟進甲類鏈球菌變化,包括為何今年特別流行及傳播性、毒性和抗藥性等資料。
曾浩輝說,學校放暑假後,學生減少聚集,會否對疫情帶來正面影響「仍要睇睇」。因此,港大亦會協助研究數學模擬,以推測猩紅熱的夏季疫情。
港大早前對出現猩紅熱併發症六歲男童所感染的甲類鏈球菌M12進行基因重組,發現一段基因變異;而甲類鏈球菌M1則導致另一名五歲男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