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派位公布,有母親打電話激動地說:阿仔派到心儀的小學喇!淚花加顫抖的聲線公告天下:此刻她是天下最快樂的母親。「心儀的小學」一般指的是「名校」。
現在的父母,除了孩子正常的學校生活,還要他們參加補習班及各式各樣興趣班,給孩子灌輸與其年齡不同步的知識,要言之,不可輸在起跑線。隔壁小美學鋼琴,自家小珍非要學鋼琴、小提琴不可;小強參加「奧數」,小朱一定要加多項「珠心算」;你學日文,我學西班牙文加德文,就是要學得比你更多。
有人說:法國小孩的家庭作業超過十五分鐘,就可向校方投訴老師;而香港老師給的作業「不夠分量」,家長通常會投訴為何如此少功課,那一定是老師偷懶。童年,不再上山捉金絲貓、不再拍公仔紙、到山澗捉小魚、養蠶體驗童年的喜悅。大自然離他們很遠,而電子遊戲、互聯網交織着他們成長的軌迹。童年的消逝是全球性命題。
專家指出,學齡前,想像力獨佔鰲頭,腦子被想像力佔據;上學後,大多數人的想像力將被知識驅逐,成為知識淵博但喪失想像力、終身只能重複前人發現的人。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如今,一般家長只注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未想到知識和想像力是「天敵」,是以入到心儀小學有可能變成謀殺兒童想像力的元兇!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派不到心儀的學校,那何不把孩子的人生視為一場馬拉松競賽,輸在起跑線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