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輸咗港珠澳大橋環評官司後,點解煲呔曾有錯唔認,淨係識諉過於民?大家不妨聽吓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點講,佢做過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轄下嘅環境影響評估小組副主席,當年亦有份協助草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佢呼籲大家以「平常心」面對市民提出嘅司法覆核,又認為冇必要將官司擴大成「政治事件」,言論完全係衝着鬧人濫用司法程序阻撓基建工程嘅煲呔曾。
環評制度行咗咁多年,今次忽然爆大鑊,何建宗相信係同「有香港特色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有關,話說制度嘅核心係「防患於未然」,盡量減低工程對環境影響。不過,香港發展速度「舉世無雙」,相比北美地方做一次環評搞成六、七年,香港人未必收貨,所以當初訂立制度嘅時候,無全盤照抄外國嗰套,本來嘅「公眾參與」亦惟有變成「公眾諮詢」。
原本將價就貨唔係問題,而且靈活變通係香港人嘅精神,但制度有缺陷,就必須與時並進,作出改善。何建宗以今次港珠澳大橋為例,說明制度被「政策或政治決定」牽住鼻子走,有咗政治決定先至做環評補飛,難免處處受掣肘,加上依家嘅環評制度唔包括對社會同健康影響嘅評估,根本唔能夠完全「防患於未然」。
講咗咁耐,何建宗帶出咗一個好好嘅問題,就係每個公民都有權就法律同環保問題提出意見,先至係「公眾參與」精神所在,而大橋官司唔想輸都輸咗,根本無必要將件事擴大成「政治事件」。佢話美國當年推出環評制度時,也曾經歷十多年不斷有人提出司法覆核嘅「陣痛」,雖然經濟代價好沉重,但當所有法律觀點釐清後,環評便逐漸走上坦順嘅道路。
何建宗又話,希望大家應該冷靜落嚟,用「平常心」面對今次或以後可能提請嘅司法覆核,不妨以正面嘅眼光去評價官司帶來嘅法律釐清作用。聽完何建宗見解確係一矢中的,全面反駁煲呔曾鬧人濫用司法程序去阻撓基建工程嘅言論,反映煲呔曾十足冇心臟兼冇靈魂嘅機械人,睇嚟搞科技嘅何建宗應該幫煲呔曾裝番個「平常心」先至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