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石油危機無可解救?

拉登之死為美國帶來一個立竿見影的好處,就是促使石油價格下跌。紐約原油價格自上月二十九日的一百一十三美元,大幅下跌了近百分之十五。紐約商品交易所與倫敦布倫特的原油期貨也呈現下跌的軌迹。

然而,對於全球能源危機來說,「拉登之死」恐怕是一服輕微的鎮定劑,長遠來說,原油價格是只升不跌,廉價能源時代已經離我們而去。

國際能源署近月表示,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百分之一點八,相當於每日增長一百五十萬桶石油。由於石油需求不斷增長,全球石油庫存將下降。到今年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商業石油庫存只能滿足五十五點八天的需求量,低於去年的五十八天。

事實上,如果按照國際能源署在一九七四年訂下的《國際能源規劃協定》內的標準,國際能源署成員國持有的石油庫存應該等同於前一年的九十天的石油淨進口量,在重大石油危機時更要釋放庫存,抑制需求,甚至增加石油產量。因此,如果只有能夠維持五十五點八天需求量的石油庫存,這水平似乎是不合格。

過去六十年,世界經歷過多次石油供應中斷事件,但國際能源署僅在一九九一年海灣戰爭與○五年墨西哥灣颶風的時候才向市場釋放庫存,其他時間卻沒有;而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全都是OECD成員國,屬於已發展國家,也是世界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以國家利益與環境問題為考慮因素,也就不會以增加成員國的石油供應作為解決石油危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