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淋巴腫瘤(俗稱淋巴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家估計,港人生活習慣西化令罹患淋巴腫瘤的患者年輕化,近年有四十多歲病者患此症需化療及標靶治療。
一項國際大型臨床研究顯示,近半數濾泡性淋巴腫瘤患者化療配合服用標靶藥物的持效治療,可將病情惡化風險減四成半,病人三年存活率近七成半。但新藥費用昂貴,病人期望當局放寬藥物資助的申請條件。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教授鄺沃林指,濾泡性淋巴腫瘤的患者多屬五十至七十歲人士,病徵不明顯,只有部分人能察覺淋巴結腫脹、體重下降或盜汗等。他推測,環境污染及生活西方化可能令患者年輕化。
四十多歲的區小姐三年前發現左頸淋巴持續有腫塊,四出求醫,數月後證實患第四期淋巴癌,癌細胞已入侵骨髓,隨即轉介到瑪麗醫院接受為期兩年的第一線標靶持效治療。服藥期間,她初期出現皮膚敏感及血壓上升輕微副作用,至今病情完全緩解。年齡相若的梁先生也「同病相憐」,去年初展開持效治療,至今病情穩定。
瑪麗醫院三年前引入化療配合標靶藥物的第一線持效治療。國際醫學期刊《刺針》今年初發表報告,指該種治療方法可減低患者病情惡化風險約四成半。接受兩年療程後,病人存活率較單一接受傳統化療者高近兩成。
標靶藥「利妥昔單抗」費用昂貴。區小姐接受共十四次治療已花幾十萬元,每支標靶藥需付一萬七千多元。基層病人只可於癌症復發後才能申請藥物資助使用該標靶藥物。梁先生認為,醫管局應放寬標靶藥的資助申請條件,令更多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