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菅直人錯過「封堆」黃金時間

由於對日本這次大災難的同情,香港和國際媒體一直以來都是正面報道,以致過於溢美之詞。倒是台灣的媒體開始如實報道,《中國時報》指,災後第五天,救難以及救援行動都異常的鬆散,物資缺乏到讓災民捱餓度日,似乎與日本的國力太不成比例。其實,菅直人政府最大的過失是,低估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六個反應堆的危機,錯過「封閉反應堆」的黃金時間。

《中國時報》報道說,日本海嘯受災區固然長達五、六百公里,但是海嘯的特點是不能深入內陸,一般而言離海岸兩、三公里就很了不起了。換句話說,主要道路並未損毀,運送如汽油、水或乾糧等救濟物資到災區或周邊地區,不應該是很困難的事。但是從受災區南端直上仙台市長達兩百公里,一路上所見都是加油站無油可賣而歇業,大小超市貨架上食水、米糧幾乎都付之闕如,災民餓到快撐不下去,這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三禪以為,菅直人政府這次最大的失誤,在於處理福島核電站的危機。很簡單的一個事例,十五日,也就是地震和海嘯發生後第五天,菅直人才組建核電事故處理總部,並親自領銜。當天,他訓斥東京電力公司「處理不力」,並指摘核電站爆炸事故的通報遲緩。他表示,自己是通過電視報道才獲知發生了爆炸,相關報告過了大約一個小時以後才被送到他的辦公室。

本來,在地震不久「冷卻」出問題後,就要第一時間灌注海水,但這樣反應堆勢必報廢,損失慘重,一猶豫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