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財爺兩兄弟 混差一個樣

曾俊華任期內倒數第二份財政預算案已經為他蓋棺論定,他是香港回歸乃至開埠以來最差勁的財政司司長。香港回歸至今已為兩位很差勁的特首執政無能交了學費,同時也為一個最差勁的財爺交了學費,總而言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代價饒是不輕。

香港之所以有這麼差勁的財爺,直接責任人無疑是他的「真兄弟」曾蔭權。六年前,曾蔭權「半途」當上第二屆特首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培養曾俊華當接班人。那時他的如意算盤是讓曾俊華先吃點小虧——人工收入上有些「損失」,把他從局長調到特首辦當主任,成為自己的大內總管。這個位置人工雖略低,但「政治上」很重要,第一,它位居中樞,指揮八方,令曾俊華可最快熟悉港府「政務」,建立官場政壇人脈關係;第二,方便曾蔭權帶着他上京或海外「面聖」,在朝廷和海外「混個臉熟」。有了上述兩條,就為曾俊華出任第三屆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打下基礎,再上層樓就是第四屆特首。

曾蔭權的這片私心、苦心和取巧之道,北京早就洞悉。那時,中央對他還在試用考察,哪輪到會對他「培養」接班人有興趣?相反,曾蔭權的迫不及待和自作聰明,引起了朝廷的警覺,他也因此在朝廷那裏失分。等到第三屆政府組班子時,朝廷堅決不同意曾俊華當政務司司長。為此,組閣名單幾經調整,曾俊華退而求其次只好當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兩年多來「到處逢人說項斯」的努力碰了釘子。

從這番經歷周折來看,曾蔭權知道曾俊華不是當財爺的料子,更非這方面「專才」;但曾俊華在他力挺下以「通才」當「政爺」、當特首碰壁後,他就拿香江老三的名器「酬庸」自己的「真兄弟」,何況他自己也以「通才」幹過財爺,自己能「混」,「真兄弟」當然也能「混」,「雖然不是家園柳,一樣風流繫我思」。至於能否幹好,管他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