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年約有一千人確診患胃癌,但胃癌病徵不明顯,定期照胃鏡亦未必能早期發現,直至腫瘤頂着胃部造成消化不良、貧血或消瘦時才發現,已多屬晚期。由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領導的實驗室團隊,花十六年心血,成功發現三個可對抗胃癌的腫瘤抑制基因,已獲三項專利,有望於三年後研發成以一針筒血,便可檢驗胃癌的簡單測試,造福胃癌發病人數佔全球近半數個案的中國人民。
沈祖堯及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于君,更憑早期診斷胃癌的研究成果,獲國家教育部頒發二○一○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
胃癌乃中國第二位常見癌症,每年逾卅九萬人發病,佔全球確診人數的四成半,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不足兩成。沈祖堯指,內地以青海、甘肅、寧夏、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的胃癌發病率最高,與當地較貧窮,常吃鹹魚等醃製海鮮、少吃新鮮水果有關。胃癌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癌症,○八年有一千零五十八人確診,導致六百廿五人死亡。
沈祖堯解釋,患者會經歷胃細胞腸化及癌前病變,才演變成胃癌。中大研究團隊已發現卅多個可引致胃癌的致癌基因,同時發現廿多個胃癌抑制基因。于君透露,中大已針對三個最可能發展成胃癌檢測方法的胃癌抑制基因,成功申請專利。現時三個抑癌基因的預測腸癌準確率約五成至八成半,「準確度要去到九成以上,需要多三幾年時間,再搵多兩、三個基因標誌,集合埋一齊先至可以作為檢測工具。」
沈祖堯希望胃癌測試面世後,可像驗血糖、驗膽固醇般簡單,「抽一針筒血、病人唔使辛苦,就可以檢測早期胃癌!」他指胃癌病徵毫不明顯,照胃鏡亦無法找出早期病變,直到進食時會感到「有嘢骾住吞唔落」,甚至「嘔番出來唔消化」,出現貧血及體重減輕,此時照胃鏡發現有腫瘤,已多屬晚期,存活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