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繁榮不再

日前本欄討論過香港的貧窮問題,並且指出各界看貧窮問題的重點已經由絕對的貧窮水平,轉變成為貧富懸殊。

這個判斷獲得了港大的民意調查證實。港人以前對價值的判斷,一直都是以繁榮社會為首,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二○○二年,這個繁榮心態仍然是一枝獨秀;不過,由二○○二年開始,這個繁榮訴求就一直下跌。港大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繁榮不但第一名不保,連第二名也失守,一跌就跌到第三位:第一是公平社會,第二則是廉潔乾淨。重視公平,其實正正代表了市民認為貧富不應該有太大差距。

故此,本欄之前強調,我們不能只是看貧窮的絕對值,即不能以為只需要替社會最低階層提供安全網,或者把安全網的水平向上拉,就可以解決社會上的矛盾和紛爭。

早在兩三年前,本欄已經指出,香港兩個大矛盾,其中一個就是有錢與沒錢。有錢與沒錢之間,其實就是貧富差距。

講貧窮還是講差距,並不是由政府決定的。當社會的取態已經由關心貧窮的絕對值轉移為注重貧窮差距時,政府便不能視若無睹。上述兩者有一個基本分別:貧窮的絕對值主要是由基本需要決定;而差距問題則是文化和價值取向,當社會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幅度不應像現在那樣闊時,政府便不能單單靠事實、道理和證據來反駁,因為這涉及價值取向。

如果社會的價值取向是公平比繁榮重要時,但政府仍然停留在「大市場、小政府」的心態,便會出現一個期望和事實的落差:政府自以為小,市民卻認為這是無能的表現或者偏幫商界,那就會造成很大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