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署苛例掀惡性循環

【本報訊】的士牌價節節上升,非專營巴士(旅遊巴、校巴)牌價亦掀起炒風。業界透露,近期非專營巴士客運營業證炒至逾一百三十萬元,創○五年運輸署收緊非專營巴士營業證發牌條款後高位。業界埋怨運輸署矯枉過正,收緊發牌條款造成供不應求,迫使業界只能在市場吸納,是助長炒風的元兇。

港府早年為打擊非法村巴而收緊批發非專營巴士營業證,運輸署過去數年非專營公共巴士(單層)的領牌總數約有六千七百多張,到○八及○九年該類牌照總數與前相若。

收緊發牌供不應求

業界人士指,非專營巴士營業證八月時炒至八十萬元,近期更飆升至逾一百三十萬元,直言「無證出自然有炒賣價值。」港粵直通巴士協會秘書長周慶旺指「炒得起」該類牌照,歸咎運輸署收緊發牌條款,市場「炒證」取牌,直斥運輸署助長炒風:「運輸署叫我哋喺市場吸納咗先。」據他了解,運輸署收緊條款後,多年來一個非專營巴士營業證都沒批出。

未來跨境口岸包括港珠澳大橋、香園圍/蓮塘口岸等開通,亦促成增加跨境巴士配額,業界現趁機先吸納營業證,將來勢必推高價位,例如深圳灣口岸○七年開通後,營業證由十多萬元炒至數十萬元。運輸署回應指,一直留意非專營公共巴士的使用量及二手市場情況,認為公共巴士的數目仍足以應付乘客需求。

想跟阿叻一同切磋賽馬心得,立即登記參加「靈活至叻爭霸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