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雋語:微型恐襲防不勝防

美國接獲可靠恐襲威脅情報,指阿蓋德可能會在同一個周末內發動恐襲,恐怖分子將於多家酒店的餐廳下毒,國土安全部、農業部和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等如臨大敵,嚴陣以待。

臨近聖誕,自然是恐怖組織選擇下手的「黃金檔期」,然而在酒店食物做手腳,橫看豎看也似乎太小手筆了吧。特別是相比「九一一」的規模,簡直是蚊髀同牛髀,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表面看來,山姆大叔可以舒一口氣,實際上反恐局勢依然嚴峻。近年流行一個新名詞,曰「微型恐怖主義」。微型恐怖主義的特點是簡單易行,而且成功率較高,令當局防不勝防。據說今次襲擊計劃可能與十月企圖在美國東岸炸毀貨機的武裝組織有關,該網站開宗明義,強調小型但更頻繁的行動攻擊敵人,對原本已經低迷的經濟帶來更沉重負擔。事實上,十月那場恐襲,利用打印機碳粉郵包藏炸彈,連同運費總成本僅數千美元而已。

恐怖組織改變策略,是形勢比人強,不得不然。「九一一」後,美國凍結阿蓋德的財政來源,並對藏身阿富汗山區的拉登狂轟濫炸,恐怖組織想發動大型襲擊,已無能為力,被迫「轉型」。可是如此一來,卻令華府有力無處使,甚至能否捉拿拉登也無關宏旨了,因為在「微型恐怖主義」下,人人也可以做拉登。

更要命的是,自「維基解密」風波後,愈來愈多迹象顯示,美國情報界為防機密外洩,又走回「九一一」前各自為政的老路,忽略情報共享的重要性,這對反恐工作有何影響,值得世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