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網售器材隨時接賊贓

二手攝影器材交易興旺,但對賣家身份難以核實。實體商店為求自保,收貨時會要求賣家登記身份,以免購入賊贓時追究無門。但網上「出貨」時,買家難以追查貨源,隨時接賊贓而不自知。法律界人士指「接贓罪」難舉證,二手買家可能會被控以「洗黑錢罪」。

難向賣家追究責任

專營攝影器材二手買賣的店舖林立,有店員向記者表示於「收貨」時,必定會記錄機身編號,亦會視情況要求賣家提供身份證核對身份,以策安全。不過店員坦承顧客賣器材時,不一定須附上購買證明及保養單,因為即使文件齊全,亦難以證實賣家是機主。而網上交易就更為危險,因買家少有關心貨源,而且並不是所有交易平台都要求進行賣家身份認證。換言之如賊人把偷得的相機於網上「出貨」,買家隨時接賊贓而不自知,接贓後亦難以向賣家追究責任。

法律界人士黃國桐表示,「接贓罪」刑罰重,最高可判監禁十年,但舉證困難,很少用作檢控,因為買方必須被證實在清楚得知貨物是賊贓的情況下「接貨」,才有機會入罪。不過如在貨源有違常理的情況下,例如價格太低,又或賣家不正常地批次「出貨」,買方依然「接貨」,則有可能會被指為賊贓套現,而被控以「洗黑錢罪」。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