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去年向環境局批出十六億七千萬元,於啟德發展區興建面積達一百七十萬平方米的區域供冷系統,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相隔短短一年,當局對該項工程估價竟飆升逾一倍至卅六億五千萬元,須向財委會申請追加近廿億元撥款。議員對工程嚴重超支表驚訝,狠批政府計算工程費一味「斷估」,擔心會不斷超支淪為「大白象」工程。
環境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啟德供冷系統第一及二期預定二○一三年完工,主要包括郵輪碼頭及公共屋邨非住宅部分,最新工程估價達十八億七千萬元;第三期工程料二○一六年後完工,估價為十七億八千萬元,三期合共卅六億五千萬元,較最初估算超支近廿億元。當局解釋,工程預算上升主要反映是工程及原料最新市場情況,如供冷站、隔熱地下冷凍水管及製冷機組造價上漲等,建築要求上的一些改變亦令到開支增加。
為了提升系統使用率以確保可以回本,環境局正考慮規定區內所有私人非住宅項目、即啟德約三成五的空調樓面,都必須使用該系統的供冷服務,預計可令工程在廿五年內收支平衡,但當局仍未交代日後收費水平及營運模式,並指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仍受多個不明因素影響。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下周一將討論事件,稍後再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及財委會正式追加撥款,如獲順利通過,料首兩期工程最快明年二、三月展開。
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甘乃威批評,政府計算工程成本經常出錯,要求檢討估算方法,並就供冷系統的支出封頂。他擔心供冷系統建好後若無人使用,幾十億元公帑就無法回本。
另外,政府最初以單一招標方式,推出年期達十七年的「設計、建造及營運」標書,結果投標價遠超政府預算,其後政府才將工程分期推出。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指,在現時經濟環境下,業界難以估算物料價格長期走勢,一般工程年期只有三、四年,「多過五年已經係唔合理」,若要承建商承擔風險,自然會叫高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