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醫保得不償失 卸責任激起民怨

港府將醫療融資重新包裝成「自願醫療保險計劃」,準備近期內再度推出諮詢。這種「舊酒裝新瓶」的花招,當然騙不過市民雪亮的眼睛,「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批評醫保計劃搵笨及吸引力低,不會參與,並預料最終以失敗收場,不啻當頭潑了港府一瓢冷水。

自願醫保計劃未推出已經劣評如潮,並不令人意外。根據有關計劃,保費隨年齡遞增,由每年一千多元至五千多元不等,長期病患更要雙倍交費,可見保費一點都不便宜,但服務質素卻沒有保障,投保者只能使用私家醫院的三等病房及基本醫療服務,甚至還不如現時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水平,既然如此,市民何不繼續使用現有的公共醫療服務呢?難怪有人質疑醫保計劃是官商勾結,最終受益的只是保險公司及私家醫院。

再者,由於醫保屬於自願性質,有錢人不會參加,弱勢群體想參加卻沒有能力,所以只能向中產開刀。眾所周知,中產是香港納稅人的主力軍,既然已經交稅,就應該享有公共醫療服務的權利,事實上,公共醫療也是中產目前可以享受的唯一福利,而醫保計劃變相剝奪其唯一福利,形如第二次交稅,於情不合,於理不通,於法無據,勢必製造社會分化。正如中產組織批評,有關計劃是「以交稅多的人補貼交稅少的人,由健康良好的人補貼健康差的人」,造成資源分配不公平。更何況,大部分中產已購買醫療保險,再投醫保明顯是多此一舉。

不僅中產對醫保口出怨言,長期病患者也興趣缺缺。雖然說,保險公司不可拒絕長期病患投保,但對這類人士設置重重關卡,包括保費比健康人士高兩倍,還要設立長達三年的索償期,也就是投保第四年才可獲全額賠償,明眼人一看就知,這等於逼迫長期病患「知難而退」。所以,長期病患大都傾向不參加該計劃,維持使用公共醫療服務。即使是健康人士,一次索償後就要交兩倍保費,與長期病患的情況並無區別,最終亦可能放棄醫保,回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及覆診。到頭來,公立醫院的壓力難以減少,醫保計劃形同虛設,港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醫保漏洞多多還在其次,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香港有必要設立此計劃嗎?目前西歐國家公共醫療支出佔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十,香港僅佔百分之二,低得可憐,即使將來增加三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五的國際中等水平,每年醫療撥款也不過是八百億元,仍屬合理水平。所以,有四成八市民認為,港府與其成立五百億元基金利誘市民投保,不如將有關款項用於改善公共醫療服務。

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香港財政加外匯儲備合共高達兩萬多億元,被譏為「肥到着不到襪」,即使適量增加公共醫療開支,對庫房並不構成壓力。人們可以看到,本港造一條高鐵就要七百多億元,為了申辦亞運,當局又準備開支四百五十億元,然而在關乎民生議題時,港府就耍手擰頭,以諸多藉口「扮窮」,企圖將病人從公立醫院趕出去。足證港府缺少的不是資源,而是一顆以民為本的心。

無論是醫療融資還是自願醫保,萬變不離其宗,港府推卸公共醫療責任的司馬昭之心,可謂路人皆見。三成六受訪者指醫保行政費用高昂,得不償失;三成認為少人參與,會無疾而終;兩成六指難吸引中產及基層參與。民意昭昭明甚,若港府一意孤行,最終將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