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年輕化 白領高危

都市人飲食往往多肉少菜,增加冠心病風險,經常外出用膳、長時間坐在辦公室工作又少做運動的白領一族,更加高危。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本港四十歲以下的心臟病發個案,十多年間飆升逾一倍,肥胖、高血壓及高膽固醇人士的風險更高。由於七成急性心臟病個案毫無徵兆,市民應從生活習慣方面着手「護心」,奉行均衡飲食及多做運動。

三十七歲的黃先生任職工程界,以往經常外出工作,亦需從事「擔擔抬抬」等體力勞動,至今年初轉調文職崗位。他上月中臨近下班時突感胸口劇痛,送院後證實為急性心肌梗塞,醫生即時為他注射特效藥,溶解堵塞血管的血塊,其後再進行「通波仔」手術,留醫九日後出院。黃先生直言,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患心臟病,「留院時個個護士行過都會望下我,話我真係好後生,點會有心臟病。」

他指調任文職後缺少運動,本身吸煙逾廿年,最多每日吸一包煙;平日多出外用膳,喜歡吃肥肉及燒味,最愛「脆卜卜」的燒肉皮,冬天時更每星期打邊爐兩次。他指病發後已再無吸煙,在家休養期間飲食變得清淡,腰圍亦由三十一吋減至廿八吋。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義務司庫兼東區醫院內科主任李樹堅表示,本港心臟病個案有年輕化趨勢,十多年前急性心臟病個案中,四十歲以下患者少於百分之五,現時卻已升至逾一成,相信與快餐文化盛行有關。他指出,外出用膳時食物的鹽及糖分一般較高,加上茶餐廳煮食時或使用含高飽和脂肪的動物油,易導致脂肪及膽固醇積聚,於心血管內形成粥樣斑塊,一旦斑塊破裂會令血小板沉積,堵塞心血管並引發心臟病。

三低飲食 護心妙法

李樹堅說,七成急性心肌梗塞個案事前毫無徵兆,一旦病發死亡率或高達三至四成。他建議市民奉行低鹽、低糖、低脂及高纖維飲食,吃肉時最好先去皮,亦可以白肉及海魚取代紅肉;外出用膳可要求「走油」及「少汁」;平日可帶備水果代替零食充飢。為響應「世界心臟日」踏入十周年,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將於十月三日舉辦心臟健康嘉年華及環球健步行活動,推廣「護心」訊息。

記者陳紹恒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