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愛香港夢成真

對於捐款,香港商界不能說是冷漠,但過去只是集中在濟困扶危的模式,受助的通常都是弱勢社群,所以以前籌款最多的是東華三院和一眾慈善機構,就算公益金也不脫這個模式。

直到近年,香港專上教育急速膨脹,本地大學再不能完全倚靠政府的資助,有見及此,大學校長開始自行籌款,對此政府也樂意予以配對,所以商界對大學教育捐款也漸成風氣。但和美國相比,名牌大學全部由私人家族基金支持,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

商界捐款,不能以破財擋災的心態來做,而必須要全心全意,投資於國家社會的未來,重點不只是在於金錢,而是金錢用的目標和方向。

濟困扶危,幾乎有錢的都可以做,因為對象明顯,但在發展方面,除了金錢之外,也考驗企業家的視野和眼光。美國的發達成功,固然是靠一代一代企業家的創業奮鬥,也有賴他們把部分財富成立基金,利用他們敏銳的眼光和高瞻遠矚的視野,協助下一代的發展。

李嘉誠先生捐款三億元,發起「香港仁愛香港」公益行動。以數目計,當然不能和支持汕頭大學、捐助港大醫學院,以及其他大型慈善項目相比,但今次特點是開放性,不但申請是向全港開放,在評審方面,也完全在網上平台開放。

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其實不在於巨資,而是在於意念。香港光是「八十後」就已經有一百萬人,他們可能有許多具創意的意念來表達愛香港。幾萬元不算多,但卻可以令到這些愛香港的夢成為現實,最重要的是夠自由、夠民主,網上公開競爭,正是當下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