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促生產大花筒 長恨港府視等閒

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撰文狠批港府孤寒成性、扶貧不力,造成貧富懸殊現象,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其實,港府對普羅市民固然是一副守財奴面孔,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惟對自己人卻是出奇的大方豪爽,不僅一再坐視公營機構揮霍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甚至變相鼓勵。曾被審計署狠批大花筒兼濫發花紅的生產力促進局再次大慷納稅人之慨,為三百多名員工豪發花紅,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證。

生促局早前召開理事會,決定為中層及基層加薪百分之一點一至一點三,高層加薪百分之一點五至一點六,明顯是肥上瘦下。這還不止,生促局又以所謂去年業績較理想、盈餘二千六百萬元為由,決定發放約五百萬元的巨額花紅,以獎勵員工過去一年的「勤奮工作」。

生促局的員工是否勤奮工作,外界不得而知,但若說該局去年業績理想、盈餘二千多萬元,則明顯是睜眼說瞎話。眾所周知,生促局是公營機構,其中三成營運資金來自政府資助,每年約為二億元,如果剔除這二億元的公帑資助,生促局去年非但沒有盈餘,反而嚴重虧損,生促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然毫不臉紅豪發花紅,如果這還不是大花筒損公肥私,又是甚麼呢?

事實上,生促局在預算未來三年赤字的情況下,去年同樣豪發花紅四百九十萬元,可見「盈利」也好、虧損也罷,都不會改變其大花筒的本性。審計署去年曾力數生促局「十二宗罪」,除了濫發花紅,還有行政紊亂、管治粗疏、遺失五千萬元財產等。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亦發表報告,炮轟生促局使用公帑時欠缺應有的規範文化及審慎態度,對該局內部監控寬鬆及欠缺成效表示「極度遺憾」及「震驚」,不可接受。

然而,生促局「批評接受,態度照舊」,很快就故態復萌,根本就不當審計報告或立法會批評是一回事。據了解,生促局當初提議的花紅額更高,惟由於政府代表擔心引起外界強烈反彈,提出反對,故最終維持與去年相若的水平。這足以證明,當局對生促局濫發花紅是完全知情的,卻沒有堅決阻止,而是姑息養奸,有如一個警察看到小偷正在偷東西,沒有當場捉拿歸案,只是勸說少偷一點,免得引起公眾關注。難怪生促局敢於「頂風作案」,原來是有恃無恐。

顧名思義,生促局的主要職能是協助提升港資企業的生產力,企業管理正是其中重要一環。生促局其身不正,內部管理亂七八糟,一派混帳,自顧尚且不暇,竟然侈談甚麼提升企業生產力,提高香港經濟競爭力,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如改名「大花筒促進局」,倒也恰當。

必須指出的是,生促局大花筒並非個別現象。近年來,公營機構內部管理烏煙瘴氣,年年成為審計報告的炮轟對象,譬如連續幾任私隱專員都捲入醜聞,前副私隱專員林永康更因為詐騙公帑而判監;旅遊發展局前總幹事臧明華私自購買超豪醫療保險,遭立法會譴責;平機會前主席鄧爾邦周遊列國,浪費公帑;應用科技研究院花費逾十八萬元公帑三次聘請風水師看風水。還有,出口信用保險局總監涉嫌以公帑北上尋歡,僅以辭職了事。不少公營機構儼如獨立王國,為所欲為,競相揮霍浪費,歸根究柢,還是港府的管治出了問題。

市民每年履行義務繳稅,可憐這些血汗錢不是用得其所,而是紛紛被浪費、被揮霍,這與倒入鹹水海有甚麼分別?在本港貧富兩極分化之下,如果港府對公營機構大花筒問題繼續視若等閒,甚至充當保護傘,勢必令民怨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