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不統不獨不武,是台灣總統馬英九內外政策的核心,近日他有新的詮釋:任內不談統一、不主張法理台獨、反對武力解決兩岸問題。
馬英九首次提出「三不」,是在二○○七年十一月訪日。到了二○○八年一月中,大選已呈白熱化,他特別強調「三不」是最好的兩岸關係模式,不但能獲台灣多數民意認同,也會得到大陸與美國及國際社會正面回應。在「三不」原則下改善兩岸關係、振興台灣經濟,將是台灣未來十年真正所需。由於大選的對手是民進黨的謝長廷,所以馬英九這時的「三不」主要反獨,他說「不獨」,就是不推台獨「新憲法」,他是選「中華民國的總統」,與謝長廷稱在選「台灣國的總統」完全不同。
雖然北京當局樂見馬英九大選勝出,但是則迴避對「三不」表態。在非公開的場合,北京各種涉台智囊都表示反對,尤其軍方更為激烈,少將羅援指「三不」實質是「和平分裂」。
由於馬英九「三不」中不統,一般解讀為排除統一,因此,以統一為對台政策最高宗旨的北京,是怎麼都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今年元旦馬英九祝詞中強調,「三不」不是消極維持現狀,而是積極爭取兩岸和平發展,增進了解的時間。這次,馬英九明確將「不統」界定為任內不談統一,至於任外,可另當別論。這種詮釋,應該說給統的空間大了。
馬英九新說,是給北京聽的嗎?三禪認為北京還是不收貨,所以,更主要是安撫深藍,他們不滿馬英九時時討好綠營,投票意欲低,致使郝龍斌和朱立倫的民調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