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擴大問責制劣評如潮,儘管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上任兩年多來政績乏善可陳,還有多人捲入醜聞,導致怨聲載道,惟港府近日公布有關薪酬檢討報告竟然指他們的整體表現符合要求,建議劃一凍薪。人們不禁要問,既然合乎要求,就應該跟隨其他公務員加薪,怎麼會凍薪呢?易言之,既然建議凍薪,意味着港府認同其表現不濟,怎麼又說「符合要求」呢?港府尚不能自圓其說,遑論服眾。
擴大問責制的初衷,據說是加強政治工作,順便歷練政治人才,這個想法固然不錯,無奈事與願違。大家有目共睹的是,這批政治新貴未上任已惹出高薪爭議及「八國聯軍治港」的醜聞,背負「原罪」,上任後更是醜聞不斷,添煩添亂。自他們上任兩年多來,港府施政效率不是改善了,而是惡化了;港府的民意支持度不是提升了,而是下跌了;市民的怨氣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
用不着港府塗脂抹粉,這班政治新貴表現如何,民間早有公論。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市民認為他們表現不合格。有學術機構跟蹤調查他們的知名度,不少人的知名度為零,知名度最高的亦不過百分之五,可謂慘不忍睹,以致有關機構認為繼續調查下去純屬浪費資源,故決定停止有關調查。老實說,這批政治新貴尸位素餐,每年卻要耗費納稅人數千萬元公帑,這才是最大的資源浪費。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上周以街頭問卷及電話方式訪問市民,結果與其他民調大同小異,其中四成四受訪者認為,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工作表現不合格;兩成九評為表現極差。既然主流民意對政治新貴的工作表現不滿意,港府卻聲稱整體表現符合要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官方與民間的評估結論大相逕庭,這又說明甚麼呢?只能說明,港府所謂以民為本、深入群眾,根本是自打嘴巴。
對於港府建議劃一凍薪,同樣引起廣泛非議。上述調查又顯示,兩成八受訪者批評官官相衞,評核不全面;兩成四認為政策失誤多,評核與現實表現不符;三成一指凍薪未能平息市民的不滿。與此同時,四成一市民認為表現不佳者應減薪或炒魷;贊成全面廢除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職位的則高達三成九。民意昭昭明甚,當局企圖以貌似不偏不倚的凍薪建議來平息民憤的如意算盤,完全打不響。
本地智囊組織及監察團體也發出不平之鳴,批評有關制度運作兩年多來,仍未見成效,部分政治新貴「就連人影都唔多見」,全無政績,表現不合格,當局應該以客觀標準衡工量值,該減薪的減薪,該辭退的辭退,而不應該以凍薪建議來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港府的所謂檢討報告並無公布有關評核標準,相信凍薪建議屬於政治決定,與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表現沒半點關係。
令人遺憾的是,面對此起彼落的批評聲音,當局仍然置若罔聞。有官員聲稱,現屆政府不會就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薪酬再作評估,現時亦沒有打算換人。還有官員表示,一旦有合適人選,會繼續填補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空缺。看來港府決心一意孤行,不撞南牆不回頭了。
古人說: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故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重溫這段話,這不就是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寫照嗎?港府背負擴大問責制這個政治負資產,終有一日惹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