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八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上任至今劣評如潮,有智囊組織及監察團體直指,他們表現不符合理想,全無政績,部分人更欠缺獨立及應變能力,批評政府擴大問責制後,近年推出的政策反而較以前擾民及錯漏百出,為政策添煩添亂,下屆政府有必要檢討廢存問題。
新論壇理事鄧咏駿指出,副局政助上任至今,市民對他們印象模糊,認知度低,作為政治任命官員是協助局長與市民、議員及傳媒接觸,這方面表現未符合要求。
他又批評部分副局政助仍欠獨立及應變能力,「好多時要有局長在場先會同區議員接觸,常任秘書長唔在場,佢哋又跟唔到、唔了解,反而為政策添煩添亂!」他形容部分副局政助的工作表現「物非所值」,政府的檢討報告應以客觀準則衡工量值,未達標應「即炒」或減薪。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稱,副局政助至今運作兩年仍未見成效,「就連人影都唔多見」,全無政績,表現不合格,政府建議凍薪是自欺欺人的權宜之計,企圖借凍薪掩耳盜鈴,讓不合理的高薪職位繼續存在。何又斥,問責制推行後,反而造成政出多門,局長、副局政助與公務員團體各有各做,近年政府推出的政策亦不見得特別好,政策反而較以前擾民及錯漏百出,香港畸形的問責制能否發揮政治功能成很大疑問,下屆政府應審慎考慮應否保留副局政助,亦要檢討擴大問責制成效。
對於副局政助未能發揮政治作用,司局長又頻頻外訪不在港,何批評會不利政府施政,並質疑「司局長有冇需要親自去咁多外訪!」外訪太頻密又未能發揮政治功能,不如多留港做決策,及與市民多溝通,「做政策只閉門造車,去幾多個國際會議都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