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拼湊三不像 西九紙上再談兵

已蹉跎十多年的西九文化區展開第二階段諮詢,展出由國際級建築大師設計的三個概念方案,當局共斥資一億五千萬元買斷三個方案。莫名其妙的是,當局並非要求市民在三個方案中選擇其一,而是希望將三者糅合成一個最終方案,令人擔心最終會淪為不倫不類的「三不像」怪物。

縱觀三個設計方案,可謂各出奇謀,各具特色,共同點是拋棄了地產主導概念,突出環保、綠色,並試圖融合本港風土人情及建築特點。文化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三個設計圖回應了本港對城市設計的訴求,展現人性化的一面;也有人不滿設計圖「平平無奇,連中學生都懂得設計」,暗示當局耗費巨資物非所值。當然,藝術從來是見仁見智,言人人殊,有彈亦有讚,乃正常不過的事情。

最不正常的是,港府將三個方案推出諮詢,並非要求市民選擇其一作為終極方案,而是希望像拼圖一樣,將各方案中的一部分糅合在一起。身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這不是一場零和比賽,雖然最終會有一個方案成為主體方案,但它可以吸收另外兩個方案的亮點,集各家精華,錘煉成一份理想藍圖。此說引起不少非議,眾所周知,每一位設計大師都有不同的設計理念、風格及特點,每一個設計方案都是獨立的,如果將不同的方案拆件,東取一塊,西取一塊,支離破碎,最終拼湊出來的是否理想藍圖,不能不令人懷疑。

曾有人作過一個試驗,選取幾名公認的美女面部圖,再選取各人五官中最好看的一部分,用電腦製成拼圖,試圖拼出一個最美的典型。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如此拼湊出來的效果圖頗不協調,完全失去原來的靈氣,非但沒有顯得更美,反而變醜了。

西九的糅合概念恐怕亦如是,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將不同風格的設計概念融合,只會令西九淪為「三不像」。也有議員直指,當局不尊重藝術創作,糅合方案是「侮辱設計團隊」,因為每個設計方案都有其設計理念及整體性,不能像食車仔麵一樣胡亂拼湊。還有論者指出,港府訴諸港式「自助餐」心態,表面上任君選擇,實際上是以冗長的諮詢模糊反對意見,從而營造「官定主流民意」。

藝術就是藝術,藝術不是吃自助餐,更不是食車仔麵,港府以媚俗心態處理西九文化區,恰恰是對藝術無知的表現,令人悲哀。在一個連高官都不知藝術為何物的文化沙漠中,怎麼可能培養出藝術綠洲,怎麼可能打造出世界級的文化藝術殿堂呢?「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句話本來是諷刺以前的統治者沒有文化,偏愛附庸風雅,現代的港府高官,其實並不比以前的官吏強到哪裏去。

難怪有人質疑,港府所謂糅合各設計圖精華,是以博採眾長為由,行各取所需之實,目的是想討好所有人,消除反對聲音,但過猶不及,港府隨時弄巧成拙,由企圖討好所有人,變成將所有人都得罪。當年港府對西九天幕設計情有獨鍾,最終因輿論反對而被迫推倒重來,已是前車之鑑。

為甚麼當局再一次製造爭議呢?西九管理局人士一語道破天機,指今次諮詢結果只會成為正式規劃圖則的參考,明年將安排第三階段諮詢,最終規劃圖則會於二○一二年前提交城規會。原來,西九這個燙手山芋將交由下一屆政府接手,目前所謂諮詢乃紙上談兵,消磨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