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互聯網大使洩4400人私隱

政府去年斥資六千三百萬元推行「做個智Net的」互聯網教育活動,聘請五百多位互聯網大使家訪,教導市民小心用電腦,但諷刺的是其中一名大使竟然違反工作指引,擅自將家訪的四千四百人姓名、地址和電話的個人資料複製到USB手指,更帶離工作單位,最終不幸遺失USB。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正跟進事件,立法會議員形容事件十分嚴重,指是反面教材,令推行活動的政府相當尷尬。

「做個智Net的」互聯網教育活動去年九月展開,為期一年,計劃包括家訪八萬個家庭,推廣互聯網教育活動,並了解他們使用互聯網的情況,同時傳遞安全上網的訊息。活動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支持,青年協會負責中央統籌,與十三間社會服務機構合作。

遍尋不獲 報警求助

涉事的機構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行政主管袁偉瑜說,七月三十一日晚上得知同事遺失USB手指,雖然同事已盡力尋找,但遍尋不獲,到八月二日中心報警,並知會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八月三日準備去信受影響人士交代事件。

袁偉瑜表示,遺失的USB手指內有四千四百人的姓名、地址和電話,大都是紅磡和土瓜灣居民。她說,同事處理這些個人資料時,複製到USB手指帶離中心,違反中心指引,中心考慮處分該同事,而該同事仍上班,但暫停處理涉及個人資料工作。

袁又說,「做個智Net的」活動有指引提醒互聯網大使小心處理個人資料,並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主持三場講座,今次是個別同事疏忽,她對事件感到抱歉。

旨在提高安全意識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跟進事件,勒令有關機構妥善處理個人貨料,不得粗疏,例如資料不應帶走,及USB手指應加密,即使遺失,也不會被別人取得資料。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要求活動中央統籌機構提交報告,及責成統籌機構採取跟進措施,確保不會再發生同類事件。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譚偉豪說,「做個智Net的」計劃原意是解決年輕人就業,並提高大眾使用電腦的安全意識,互聯網大使受過培訓,但仍有人違反指引,最終遺失市民個人資料,實是反面教材,亦令推行計劃的政府尷尬。

譚偉豪續稱,涉及四千多人的地址、電話,若落入不法之徒十分危險,受影響人士日後收到不明來歷的電話要小心,政府和涉事機構都應道歉。

「做個智Net的」活動聘請中三學歷的互聯網大使,月薪六千元,而中五學歷的互聯網大使隊長則有九千元,副學士學歷的活動統籌主任有一萬四千 八百九十元。

記者林靄雲、鍾健國、甘銘添

放榜啦!搵學位,請瀏覽on.cc 東方互動《放榜無限分》即時中六學位搜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