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接連發生涉及導遊強迫購物、辱罵甚至涉嫌激死旅客醜聞,國家旅遊局已就有關事件首次發出赴港旅遊服務警示。內地旅客望而卻步,本港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港府如果不正視問題,挽回旅客信心,香港辛辛苦苦建立的「購物天堂」美譽,恐怕很快成為歷史。
不良業者宰客手段愈揭愈多,愈揭愈黑。表面看,這只是個別導遊的操守問題,而事實上,這是當局長期以來對旅遊業名為「自我規管」,實為不監不管造成的必然惡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上周與業界代表及立法會旅遊界議員開會,提出延長旅議會電話投訴服務時間、設立專責小組處理規管導遊、加強向遊客宣傳在港消費權益,以及與國家旅遊局商討打擊內地組團旅社低團費等建議。令人失望的是,「補鑊四招」並無觸及打擊宰客黑店和加強導遊規管等最根本的問題,如當局一貫做法,只治標不治本。
本港旅遊業的問題根源在旅行社,不在導遊。現時負責監管的旅遊業議會是「自己人管自己人」,與空擺設無異。政府放任,旅行社無王管,形成了零團費、低團費,以至導遊無底薪、全靠遊客購物回佣的「宰客一條龍」作業,旅遊業陋習積重難返,聲譽一落千丈。事實證明,現行監管制度根本難以預防強迫購物醜聞重演。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本港接連爆出導遊強迫購物醜聞,近五成受訪者認為,事件反映旅遊業經營手法有問題;兩成六指導遊質素參差;一成七認為事件只屬冰山一角,實際情況更嚴重。對於「自己人管自己人」的監管架構,四成六認為,業界自行規管已經失效;兩成五認為政府應介入監管。
強化監管迫在眉睫,民意昭昭明甚。然而,負責旅遊事務的港府高官昨日在一個論壇上,只強調當局多年前已加強訓練導遊,又設立入職及定期考核制度,重彈目前措施「行之有效」的老調,卻隻字不提如何因應新的情況,對現有規管制度動「大手術」。旅遊業面對生死存亡,當局仍抱殘守缺,不思改革,實在令人遺憾。
「激死旅客」和「阿珍事件」接連爆發,對本港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港府每年宣傳推廣香港的巨額公帑,恐怕要付諸東流。上述調查發現,四成一受訪者認為,若不改善服務質素,再多宣傳也無用;兩成三感到有關醜聞令宣傳前功盡廢;另有兩成三指醜聞令旅客對香港失去信心,可見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事實上,接二連三醜聞對香港的形象和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除國家旅遊局首次發出赴港旅遊服務警示外,內地不少電視台也轉播了香港導遊以沒有飯吃、沒有酒店住作威脅,強迫旅客購物的片段,內地民眾一片嘩然。有學者指出,今年暑假不少內地旅客早已報團,醜聞對本港的影響未必即時浮現,預計下個月起將會有明顯變化,如減少報團等。
痛定思痛未為晚,亡羊補牢須及時。我們認為,本港旅遊業已經病入膏肓,必須從制度着手強化監管。解鈴還須繫鈴人,若當局繼續扮鴕鳥,對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文過飾非,推卸責任,連串強迫旅客購物的醜聞,將成為壓垮香港旅遊業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