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憂患意識濃 黨史受重視

日前,中共召開「全國黨史工作會議」,胡錦濤會見與會代表,「王儲」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洋洋灑灑數千言,講了「五大問題」。中共這個時候召開黨史會議,是為了明年中共建黨九十周年。到時,中共一定要為自己的九十大壽大搞空前熱烈隆重、豐富多采的慶祝活動。

中國的史學傳統,是本朝不著史,自己的歷史功過留待後世評說。中共近九十年的歷史,前二十八年是打天下,後六十餘年是搞建設、搞政治運動、搞改革開放。這些歷史,中共有很多故事和記述,也有不少遺漏乃至銷毀,不欲今人及後世所知。這樣的態度並不奇怪,幾千年歷朝歷代皆如此,要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

毛澤東時代,中共自稱「偉大、光榮、正確」,改革開放後,很少這樣講了,因為自己也知道,要「避諱」、「隱瞞」的事情太多,這些事情都令到中共不那麼「偉大」、「光榮」和「正確」。不過,實事求是地說,中共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草莽而坐天下,經歷過那麼多尖銳複雜殘酷激烈的鬥爭,自我折騰而又折騰別人,終究把國家民族引領上復興之路,還是很了不起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對此,中共也沒少大事宣傳、大事美化,目的當然只有一個:共產黨有千萬條理由永坐江山。

說到中共真正「重視」黨史工作,那還是三十年前就成立了中央黨史研究室,之後各省、市、縣也相繼成立對口機構,目前全國已有二千多個黨史研究室,專職工作人員一萬多名。這些黨史機構都歸各級黨的宣傳部門領導,其主要工作是甚麼,不問可知,正如習近平所說:「新的形勢對黨史工作提出新的任務,要求黨史工作進一步提供歷史經驗,更好地為現實服務。」九十年過去,中共比任何時候都更具憂患意識,「中興十世生文叔,後起三分托武侯」,如今之中共已有歷史感也,黨史工作當然要特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