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建議指會探討「樓換樓」賠償方案,但團體批評是「假樓換樓」方案,認為當局應將舊樓重建價值計算在賠償之內,擔心舊區業主無法負擔樓宇差價被迫「換細樓」。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周達明強調「樓換樓」建議是增加業主的選擇權,而不是增加賠償金額,亦非讓小業主投機,居民亦需承擔樓價下跌的風險。
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工作坊,吸引過百市民、團體及專業人士出席,提供「樓換樓」及市區更新範圍等意見。有團體批評「樓換樓」方案屬失敗政策,認為當局應以實用面積來計算單位大小,以免小業主買到「縮水樓」,亦應重新考慮「舖換舖」的建議及適當安置租客。
重建聯區業主聯會副主席劉偉忠批評建議的「假樓換樓」方案,「點解港府賠償時只計同區七年樓齡而唔將重建價值計算在內?若將來樓價下跌,存放於律師樓的保證金是否可以取回?新樓縮水問題嚴重,樓換樓時係咪應該用實用面積計算?」他建議當局讓業主於同區購回相同面積、樓齡達七年的單位才算合理。
周達明出席一電台節目時則重申,完成重建的單位會預留部分供受影響居民選擇,並會劃一定價,居民必須在所設的期限內決定是否「樓換樓」或現金賠償,接受「樓換樓」的住戶需在律師樓存放一筆保證金,亦要承擔樓價下跌的風險,重建期間居民的住屋需求,市建局不會以公帑補助。
對於市民批評重建項目資料並不全面,周達明表示市建局未來會盡量提供例如興建樓宇外貌、單位面積及呎數等重建項目的資料給受影響居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