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老牌線衫掙扎求存

「它是我一生心血,再艱難也不忍心要結束,只要還有一名擁躉說非穿我們的線衫不可,我就會撐下去,希望可撐到潮流逆轉,香港人再有穿線衫內衣習慣的一天!」七十八歲的織造廠東主吳志明面對「功夫衫」潮流不再、內地廉價內衣衝擊、美國成衣入口配額制、本港工業北移、強積金實施等種種難關,五十年來仍堅守品牌,拒絕歲月無情,讓每一件出品都見證了不屈不撓的香港精神。

線衫品牌「555」早於一九二九年在澳門創辦,由於大受南洋華僑歡迎,翌年到香港設廠方便批發海外,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本港穿線衫文化蓬勃,當年僅十七、八歲的吳志明就在這個時候加入世叔伯的全新織造廠做「行街後生」,自此與「555」結下不解緣。

全盛期每日售逾百打

吳志明憶述,當年他月薪只有十五元,但一件「555」的線衫卻要十元,穿得起的都非富則貴,全盛期全港設有逾三百個代理商,幾乎每間大型百貨公司及洋服店均有出售,每日銷售量超過一百打,除了在九龍塘尾道獨佔一排唐樓「上廠下舖」之外,在澳門、廣州及新加坡均設有門巿,盛極一時。

可惜到了七十年代,本港新一代不喜穿線衫而改穿T恤,令不少線衫品牌被淘汰,吳志明這時候自立門戶經營其他生意。

直到六、七年之後,舊僱主要求他接手經營,他為了保傳統品牌及自信可以創一番成績而答允,並進行大事改革,主力發展出口業務,加上當時歐美的「功夫熱」,生意才漸有起色。

衰退期曾陷破產邊緣

不過,隨着內地廉價內衣競爭加劇、美國巿場受限額制影響縮減及本港工業北移,吳志明惟有「認命」線衫行業沒得做,只能靠台灣定單勉強保住品牌。十年前,當本港實施強積金計劃,他為支付數十名老師傅的長期服務金一度陷入破產邊緣,所幸不同難關總也一一捱過。

現時織造廠只餘下一層廠房約數百呎空間,每月產量需求不足一千打,十多名員工平均每月只要上班半個月,但每件索價逾一百元的線衫品質如一,使用質量最好的埃及棉及瑞士紗,品牌標籤也是用人手釘上,並堅持香港製造,由裁剪到車縫到包裝更均由人手主理。不過,漂染等前期工夫因本港無人承接,一定要找內地廠。

吳志明早屆退休之齡,幾乎每天都會回織造廠巡視,他慨嘆受潮流所累,但他希望潮流逆轉:「終有一日人人穿線衫嘅風氣會重臨!」

記者張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