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讓藝術融入生活

西九第一期的諮詢結果沒有爭議,但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現象:當劉兆佳慨嘆「社會無共識」,政府難有作為之際,西九諮詢其中一個響亮的「共識」,是「請政府關注文化軟件」。當西九管理局將會花數以百億的資源建設新文化硬件時,市民希望政府同時推動藝術教育,讓藝術融入生活。

真難得,社會價值觀開始逐步改變,以前談「藝術教育」是冷門和不受歡迎的話題,如今在一個收到數以千計問卷的大型諮詢中,積極推動藝術教育和觀眾拓展竟是「共識」!既然有了毫不含糊的共識,政府有甚麼作為呢?

過去兩年,民政局轄下的表演藝術委員會和其他諮詢架構,分別委約了與培育人才和審視香港藝術教育有關的顧問報告,但只聞樓梯響,拖了很久,我身為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也很焦急。

上層未有政策和新方向,就讓社區先行吧。一般人對藝術教育的理解,是狹窄的器樂和舞蹈訓練等,必須在校園內出現,但當然不是!最理想的藝術教育就在「你的左近」,因此,聽到了康文署罕有地願意接納「街頭藝術」,在「符合公眾安全和沒有對市民構成滋擾的原則下」歡迎街頭表演,並率先找了三個試點設「街頭表演區」,我十分高興。

此計劃是「先到先得」,政府不收藝團費用,但藝團也不可像倫敦和紐約的街頭藝人般,放一頂帽子在地上,讓欣賞的觀眾投下賞金。這是大問題,因為自發「賞金」是多元街頭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