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淡化事態邏輯古怪

煲呔曾政府的大軍師劉兆佳,對中大亞太研究所「師弟」那個石破天驚民調之回應,遭到網民的圍攻,大概始料不及吧。其實佳叔也不必勞氣,因為民調所顯示之情況,確認香港不是和諧社會,四分一人贊同以激烈手法抗爭,矛頭指向煲呔曾政府,並不是指向佳叔,大家不會轉移視線嘛。

不過,面對民怨近乎「爆煲」,社會陷於暴動邊緣,如此異常嚴重事態,大軍師要為煲呔曾政府開脫,將事態淡化,卻是弄巧反拙,反而火上加油,更加激化社會矛盾,引發民怨也。

大軍師之問題有二,一是淡化事態,認為暴動邊緣是言過其實。但哈哈,言過了幾多實呢,其實又是甚麼呢?二是邏輯古怪,大軍師這邊廂同意民調所指社會不和諧的諸多因素,承認香港的確面對社會矛盾激化局面,但另邊廂卻說,「社會各界一方面關注社會矛盾及安定問題,但另一方面卻對各種應對之方缺乏共識,因而形成了一種坐困愁城的感覺」,這究竟是甚麼邏輯呢?

按照大軍師的邏輯,就是「社會無共識,政府難作為」啦?於是就大家齊齊「坐困愁城」,等「爆煲」等暴動啦?

這邏輯錯亂之處嘛,第一,請問如果社會有共識,政府就大有作為嗎?然則為何人人要求政府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改善民生,煲呔曾政府卻毫無作為,香港社會貧富愈趨懸殊,社會矛盾更為激化呢?

第二,即使社會無共識,煲呔曾政府就可不必有所作為,不必有效管治香港,任其自生自滅自我沉淪嗎?

第三,社會無共識,難道不正好說明,煲呔曾政府領導無力,施政無方,無法凝聚社會共識嗎?既然如此,何不退位讓賢,讓給有理想有能力之聰明才智試試?

結論十分簡單,為政者「坐困愁城」埋怨社會的錯民眾的錯,將責任推給社會民眾是沒有用的,要衝出愁城,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否則只能是改朝換代的結局。因為「民可畏也」,唐太宗李世民說: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之,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