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再和諧,民怨積聚,支持以激烈手法抗爭的大有人在,警鐘響起,倘若政府不對症下藥,民怨終會爆煲,絕非危言聳聽。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公布兩年一次的「香港和諧社會」民調結果,得出上述重要結論。
民調結果引起社會強烈回響,政府授意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撰文回應,可見政府之緊張,可惜劉教授袒護政府領導無方,反而批評社會各界就一系列矛盾現象缺乏共識,令政府無所適從,市民被迫坐困愁城。
中大民調已是第三次了,從○六年開始,每兩年作一次比較,發現過去兩年民怨普遍上升,社會和諧的各項指標急速惡化,整體民意首次確認:香港不是一個和諧社會。
以「市民與政府的矛盾」一項為例,今年有百分之五十六受訪者認為嚴重與非常嚴重,與○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一及○六年的百分之三十四點六比較,上升幅度極為明顯,研究結果教人感到震撼的是:全港約有一百五十三萬人贊成「用激烈的手法才可以使政府回應你的訴求」!
研究結果反映經濟社會與政治的深層次矛盾長期積累,回歸十三年政府未能推出有力措施化解與疏導,以致逐步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情況,由不滿到漸生怨氣,由期望改變建制到失望走向街頭,絕非朝夕之事。
以經濟民生互動為例,政府依賴的「四大支柱」,除金融業情況尚可之外,物流、旅遊以至不少服務業均出現工種消失與職位流失,令中年甚至青少年人也抱怨搵工難。但政府一直自我感覺良好,未能審時度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換言之,政府未有高瞻遠矚,為社會謀劃長遠,領導能力不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濃烈,面對全球一體化激烈競爭的局面,只懂「大市場、小政府」,更明言「可以做的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