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十三年來,官民間的裂痕愈拉愈闊,積壓的民怨日漸膨脹,繁榮變成粉飾太平的外衣。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和香港大學民意網站的最新民調結果,一針見血指出時下的官民矛盾已達尖銳頂峰,亦首次確認香港乃非和諧社會。有學者、立法會議員及社區組織在解讀兩大學的民調時,認為政府施政無能、紓困欠奉,以致民不聊生及社會分化,將是引爆「倒曾」炸彈的最易燃導火線,而香港一百二十三萬名低收入人士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曾蔭權隨時自食社會暴動的惡果。
中大民調指出,近六成半受訪者認為「窮人與有錢人之間的矛盾」情況嚴重,不利社會和諧;港大民調亦指,近半受訪者不滿意政府民生政策。聯合國最新發表的文件亦指出,香港的堅尼指數高達四十三點四,貧富懸殊最大差距冠絕全球已發展的經濟體系。目前全港有十九萬個在職貧窮家庭、一百二十三萬低收入人士,這批人在現時政府的無為管治下,成為怨氣最大的一群。
「絕對同意有可能暴動!」一直關注貧窮問題的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指出,低收入人士愈來愈多,最大問題是看不見前景,「好多基層市民都感到無望、絕望。」他說,社會流動性愈來愈低,打工仔捱了十多年仍是原地踏步,乏力向上爬。何指出,貧窮問題持續惡化,政府不肯正視問題,只顧陳腔濫調,「講來講去都係研究、發展、努力三幅被。」他批評政府一味高唱獅子山下精神、中環價值,卻不關注天水圍、葵青等貧窮地區,「市民睇唔到任何希望,唔用激烈抗爭,仲可以用乜嘢方法?」
其實,特區政府的「雙曾」一向對改善民生無計可施。中大民調反映,市民與大財團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最新通脹率按年上升百分之二點八,是十三個月來最大升幅;各間公營機構也相繼調高收費,去年勁賺近百億元的港鐵啟動可加可減機制,今年六月將平均加價約百分之二;不受政府監管的中華煤氣已於本月一日起加價百分之二點八;水務署的排污費升幅近一成;而中華電力亦提高住戶每度電費百分之二點六,至九十一點五仙,加風四起,市民怨聲載道。
「民調已經話畀政府聽,(暴動)臨界點已出現,如果政府再唔醒覺,會出現嚴重後果!」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坦言,百物騰貴令市民百上加斤,但政府資源調配失衡,由輪候老人院和殘疾院舍的長龍可見一斑,連綜援金加幅亦追不上通脹,民生問題令反對聲音日趨增加。
港大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支持曾蔭權當特首的比率跌至三成八;反對則升至四成六。張國柱認為,市民的不滿及怨氣,矛頭就是指向政府,「依家市民好多事自己都解決唔到,但政府卻一如故我,已經達唔到市民要求。」他認為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去了解民意,理應對民心取向有所認知,若再不及早醒覺,不排除市民會有更激烈行動。
中大的民調顯示,官民矛盾最為嚴重,飆升二十五個百分點;港大民意調查亦指出,市民不滿政府表現則上升至三成五。「中大個調查,係畀咗個警號政府!」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指出,現時各行各業經營困難,市民生活捉襟見肘,很大程度是租金昂貴所致,「以前讀書唔成嘅人都可以搞啲生意仔搵兩餐,但係依家租金咁貴,點能夠維持生活?」
李直言,曾蔭權和曾俊華二人當務之急是改善稅制,「香港唔應該再咁依賴土地收入。」同時,政府應調低地租差餉,令市民可以有能力買樓及開舖,「居住係與生俱來嘅權利,點解要我畀咁貴租?」另外,樓價炒風熾熱,政府對復建居屋議而不決,令無力置業的民怨亦升溫,迫使一眾無殼蝸牛下周日發動大遊行,繼續抗爭。
中國人常言,先要齊家,方能治國。但在曾蔭權、曾俊華「雙曾」管治下,非但未能締造和諧社會,民怨日深更令家庭關係惡化。中大的民調顯示,四成三受訪者認為「家庭糾紛、家庭成員間缺乏互助互愛」嚴重或非常嚴重。關注團體指出,家庭是社會縮影,家暴問題會延伸成社會戾氣,摩擦、暴力事件隨時一觸即發。
家庭暴力是社會的計時炸彈,去年有關個案多達五千八百宗,平均每日發生十六宗。群福婦女會主席廖銀鳳指出,曾蔭權多年來都不重視家庭暴力問題;曾俊華也未有撥出足夠資助,而且社署缺乏長遠計劃,令到受虐者活在惶恐之中,「有個老公日日喺度磨刀;或者打交時叉你頸,受虐者受到死亡威脅,好多都有抑鬱症。」
廖稱,曾有無家可歸的抑鬱症患者致電社署社工求救,豈料職員竟叫事主自行解決問題,「佢無路可走,最後唔係去自殺,就係返到屋企畀施虐者打死。」她憂慮市民怨氣無法宣洩,將暴力文化帶向街頭,觸發難以預計的暴力案件。
香港回歸十三年來,家暴事件無日無之,其中多次發生倫常慘劇的天水圍區,更被烙印成「悲情城市」。元朗民生服務處主席周永勤直言,「要睇市民怨氣有幾重,去天水圍區睇一睇就知道。」他指,區內人口過多,但各種配套嚴重不足,怨聲不絕。他批評曾蔭權施政多年,無助低下階層脫貧,「部分人長期失業或收入太低,難以生活,容易因小事造成摩擦,甚至釀成家暴事件。」
育有兩女的麥太與丈夫蝸居於深水埗套房,月租二千五百元,丈夫原任職保安員,去年進行心臟手術後無法工作,生活捉襟見肘;而且居住環境欠佳更令丈夫病情反覆。她斬釘截鐵的說:「靠政府,死硬!」自○六年來港後即申請輪候公屋,但房署至今仍未有合適安排,「係咪要等到死先有屋住?」
往年的財政預算案麥太無一受惠,曾需要到食物銀行攞救濟;今年曾俊華不派糖,僅資助上網費,「係要去遊行先有小恩小惠。」她曾上街遊行十多次,不諱言手法愈趨激烈,「針唔拮落去唔知痛。」她坦言現時社會不和諧,民怨甚重,全因政府不知民間疾苦,忽視基層生活,「咩政治助理、局長個個都高薪厚職,但做過啲乜真係唔知。」
「我搏命打工兩年,辛辛苦苦儲咗二十幾萬,諗住買樓時,樓價炒貴晒!」八十後的Michael在公屋長大,夢想置業。畢業後他死慳死抵,當儲夠二十萬元後,卻追不上瘋狂上升的樓價,以他居住的屯門區為例,樓價由一百萬元升至一百四十萬元,升幅四成,甚至超越九七年的水平,他自言高攀不起,「三成首期要四、五十萬,我點畀得起?」
樓價炒風熾熱,政府對復建居屋議而不決,Michael只好望樓興嘆,以六千五百元月租住區內單位:「政府容許內地人嚟炒樓,樓價貴帶動租金上升,我依家係幫人供樓,政府邊有幫過我哋?」他冀望政府重推首次置業貸款,令中產人士可以做個「有殼蝸牛」,「市民無法安居樂業,咁仲點會有凝聚力?」
「凍就用煤氣,熱就用冷氣,樣樣都加價,邊度走得甩?」家住天水圍的單親媽媽顏女士坦言,水、電、煤缺一不可,且百物騰貴,相比半年前,區內一個飯盒由廿八元加至三十三元;菜價、魚價亦升幅兩至三成,生活百上加斤。她慨嘆,工作兩年才獲加薪三百元,難敵通脹。
顏女士直言,政府任由物價高漲,缺乏監管,「加價對有錢人只係皮毛,基層市民就好有影響。」她批評,每年財政預算案都是重彈舊調,無助市民紓困,「公屋免一、兩個月租有乜用?其他嘢加價咪又係拉上補下扯平。」
圖/ 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