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會昨日否決市建局重建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的規劃申請,永利街雖然逃過清拆命運,但如何做到市建局所謂的「原汁原味」保育新建議,仍然是未知之數,因為一切仍有待城規會大會討論,估計要完成修訂發展計劃圖、重新刊憲及公眾諮詢等規劃程序,將需時一年半。
最好笑的是,市建局說拆又不拆,在最後關頭才突然拋出「原汁原味」保留方案,卻未撤回原來的重建申請,被城規會批評意圖不清、不合程序,有委員狠批新方案粗疏,「夾埋唔夠十行字」。當局一場風風火火的「保育騷」,鬧至今日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局面,充分凸顯港府在保育方面進退失據、毫無章法。
眾所周知,永利街與毗鄰的士丹頓街重建項目早於○三年展開,已走完諮詢與保育評核等程序,一直未聞當局有意保留,直至電影《歲月神偷》獲國際獎項,在社會上掀起一片保育與懷舊熱潮,尤其是永久保留永利街的呼聲日益高漲,當局態度才出現一百八十度轉變。市建局主席張震遠早前還一口拒絕保留永利街,強調「唔可能做到一半走咗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幾天後卻以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宣布可整體保留永利街。儘管高官們否認是迫於政治壓力才作出有關決定,但當局早不保留遲不保留,偏偏等到電影喚起人們對永利街的關注後才突然轉軚,這不是政治壓力是甚麼?當局忽然保育,這場騷也未免做得太蹩腳了。
事實上,港府一直以來沒有完整的保育政策,往往要經民間推動才後知後覺急急補鑊,景賢里是最典型的例子。面對社會各界多次要求當局出手保育景賢里,當局不聞不問,闊佬懶理,直至○七年業主決定進行拆卸、保育人士群起抗議時,當局才如夢初醒,宣布將該處列為暫定古蹟,可惜一切已經太遲,景賢里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再難回復舊貌。景賢里風波後,當局為展示「保育決心」,風風火火地一口氣將一千多幢樓宇暫列為歷史建築,但由於缺乏全面的配套和規劃,批評之聲此起彼落,甚至惹來侵犯私人業權的批評。
保育是時代潮流,沒有人反對保留一些有特色的歷史建築,問題是當局只為博取掌聲而忽然保育,倉促行事,卻難免衍生出其他問題。以永利街為例,其實中上環及灣仔等地區還有許多類似舊樓,當局決定哪些拆卸、哪些保留的準則何在?更有甚者,當局出爾反爾,一時說拆一時又說要保育,令永利街舊樓居民大失預算,所謂「原汁原味」保留,目前尚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不知拖到何年何月才可落實,居民又如何自處呢?
哪些項目該拆,哪些項目該留,當局固然是舉棋不定、方寸大亂,就算那些落實進行保育活化的項目,目標也一樣模糊不清。港府計劃將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發展成具標誌性的創意中心,以「擴大現時沿荷李活道和蘇豪區的創意產業群組」,昨日起邀請有興趣的機構提交建議書。表面看來,當局保育歷史建築物、推動創意產業似乎雄心勃勃,但實際上卻是商業掛帥,利字當頭,其中一條營運條款是,所得收入要與政府攤分。難怪有區議員指出,根據有關安排,只有財雄勢大的團體可以營運,批評過分商業化與保育原則背道而馳。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港府的保育工作不是後知後覺、小補小修,就是當成一盤牟利的生意來辦。回顧以往的所謂活化保育項目,不少最終變成酒店或高級餐廳,如果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也變成純粹的商業項目,到時別說要發展「具標誌性的創意中心」,甚至可能淪為少數人才能享受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