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忽然保育莫名其妙

市區土地不足,舊區重建步伐過慢,保育呼聲不斷升溫,對政府施政構成沉重的政治壓力;面對樓市近期大幅飆升,中產及年輕一代置業難的議題,困擾政府的決策過程,政策與措施往往飄忽不定,顧此失彼,兩面不討好,進一步打擊弱勢政府的公信力。

以永利街保育的個案為例,在不足一個星期的時間內,由紋風不動到忽然保育,轉變之巨之急,實在令人驚訝。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向保育人士展現笑臉,可以暫時化解政治壓力,卻讓人難以理解決策的準則如何拿捏,是否遊行抗爭、聲大夾惡,政府就會讓步?

事實上,有關永利街的古蹟評估報告並不認同全面保育整條街,與毗鄰的士丹頓街比較,永利街的樓宇與重要的歷史事件及人物沒有任何關連,建築設計的優點亦未見突出,而且亦非歷史性的建築,保育價值不高。

市建局的突然「轉軚」,唯一能夠解釋的理由,是獲獎電影《歲月神偷》喚起公眾對永利街的興趣,年輕一代亦視之為珍貴的集體回憶。其實,與永利街一帶相類似的舊樓在中上環及灣仔一帶並不欠缺,如非社會氣氛的明顯轉變或迫於政治壓力,哪會忽然保育?

問題是,政策的突然急轉彎,帶來極多後遺症。首先是準則不明,教人無所適從,其次是已經走完整個諮詢與古蹟及保育評核的過程,亦已經與大部分持份者達成共識,怎能夠不尊重決策的程序,說變就變呢?更何況城規會還需審議,才能作出最後建議。如今市建局主席橫生枝節,明顯地要向城規會施壓,也不是正常的做法。

市建局的公信力及政府高層的決策權威受到質疑,實在不難理解。所以在強拍問題上只能企硬,不能再一次讓步,只是整個政策過程及諮詢制度已經潰不成軍,要認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