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消毒不足針灸染惡菌

備受中醫推崇、可行氣活血治療多種疾病的針灸,近年愈來愈受歡迎,但若消毒工序不足,有機會染上難纏病菌。港大微生物學系回顧七十年代至今多項國際文獻,顯示全球至今已報道超過五十宗針灸引致的嚴重細菌感染個案,當中百分之五至一成病人死亡,另有一成病人半身不遂或多種器官衰竭;外國曾集體爆發乙型肝炎或分枝桿菌。專家呼籲市民針灸後數月內針口附近皮膚出現異常,須立刻求診。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撰文,回顧全球針灸感染個案。他指出,七十及八十年代大部分個案均屬化膿性細菌感染,文獻報道超過五十宗嚴重個案,均與針灸前沒有足夠消毒皮膚,因而感染皮膚上或環境中的細菌有關,七成個案為肌肉骨骼或皮膚受感染,當中逾半數感染金黃葡萄球菌。大部分病人康復,百分之五至一成病人死亡,另外一成病人有關節毛病、半身不遂、壞死性筋膜炎或多種器官衰竭等併發症。

病菌潛伏 難以調查

胡釗逸指,七十年代至今全球有五宗乙型肝炎爆發與針灸有關,涉及感染人數超過八十人。其中一宗外國個案是一名乙型肝炎帶菌的針灸師,為病人施針前,先針自己手指頭測試針口是否鋒利,懷疑太大力針至出血,再針病人時不慎將乙肝病毒傳播予多名病人。胡釗逸警告,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兩者由於潛伏期長,難以調查是否與針灸有關。

此外,近年亦有兩宗大型分枝桿菌爆發與針灸有關,逾七十人受感染,大部分經由不潔的針灸用具將細菌傳播開去,包括不潔的棉花、毛巾、熱敷包等。胡解釋,大部分人均屬針口感染,受感染後數周至數月,針口會長出紅色的肉芽或含膿,需要即時求醫,若證實感染分枝桿菌,需服數個月抗生素才能根治,不過因此菌潛伏期長,很多病人未必想起與針灸有關。

港大○九年曾報道一名病人針灸後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胡釗逸呼籲前線醫生提高警覺性,主動查詢病人曾否接受針灸。

應先徵詢醫護意見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暫時未有因針灸引致病人嚴重併發症,而檢控施行針灸中醫師的個案。衞生防護中心過去三年並沒有收到曾於潛伏期內接受針灸的急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個案。

由於針灸屬侵入性的治療方法,程序不當可導致細菌和病毒的感染,該署建議施行針灸的醫護人員必須留意程序的消毒衞生,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以控制感染,市民接受針灸前應先徵詢醫護人員意見。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