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告一段落,雙方有共識也有分歧。三禪認為,這種歷史共同研究形式大於實際。平時,同一間學校的學者做共同的課題,也不容易統一認識,更何況兩個相鄰的亞洲大國,雙方既有侵略和被侵略的宿怨,也有現實的利益相爭。
就像抗日戰爭,日方好不容易承認是侵略,承認是「加害者」,卻在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放。南京大屠殺,日方承認是大型集體殺害俘虜,但是對於被害人數是否有三十萬人、是否殺害平民等,還咬住死纏。其實,放在歷史的學術研究,這些問題可以無限期爭論去搞清楚,而在兩國的歷史研究,不過是要明確歷史大事件的責任。說到底,就是要清算日本軍國主義,還被侵略的亞洲人民一個公道。
但是,日本長期以來對這段歷史沒有痛下清算的決心,老是掩掩蓋蓋、模模糊糊,侵略變「進入」,屠殺變「加害」,說「道歉」還扭扭捏捏,「謝罪」更難說出口。結果,就不能像德國那樣贏得歐洲人的原諒,徹底丟棄二戰的歷史包袱。故如不立下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宗旨,中日兩國共同研究歷史是沒有意義的。
這次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琉球和沖繩歸屬問題上,雙方也存在分歧。日方認為琉球王國時代的沖繩是「日清兩屬」,中方則認為琉球是與清朝存在冊封關係的獨立國家,後被日本奪取。由於日方將釣魚島與沖繩視為一體,沖繩的歸屬牽扯到釣魚島的爭論,所以難有共識。
事實上,日方學者也不斷降低中國對琉球王國的影響,他們雖然承認「琉球」是中國明朝開始賦予當地的稱號,但是強調沖繩文化屬於「日語假名文化」,中方學者則說,琉球文化深受中華文明的影響是不可掩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