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10

醫健:掃描五分鐘安全驗脂肪肝

本文重點
肥胖人口日增,非酒精性脂肪肝亦漸趨普遍,或演變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傳統的活肝組織檢查需插針入肝臟抽取樣本,有內出血風險。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證實,利用無創肝纖維化掃描器為脂肪肝患者檢查,能有效診斷輕微肝纖維化,準確度達九成七,可讓六成脂肪肝患者免除不必要的風險。

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指,一成半至三成亞洲人口患有脂肪肝,會令肝臟逐步纖維化,約廿年便會演變成嚴重肝硬化。肝纖維化毫無徵狀,出現肚脹、黃疸及吐血時或已屬肝癌。肝活檢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但插針會令病人感痛楚,而平均每千人有三人會內出血,檢查後需留院八小時接受觀察,「醫生都好難判斷做唔做活檢,有病人惡化緊但走漏咗都唔出奇。」

嚴重仍需肝活檢

該中心於○七年引入無創肝纖維化掃描器,可以量度肝硬度。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煒燊指,去年與法國波爾多大學合作,招募約二百五十名脂肪肝患者,約六成人在掃描時被診斷為輕微肝纖維化,與肝活檢結果有九成七相同,反映他們能以肝掃描替代肝活檢,免除不必要風險;另外四成患者於掃描時被診斷為嚴重肝纖維化,準確度為五成二,他們最終仍需接受肝活檢。中大認為肝掃描可作為脂肪肝患者第一線篩查,建議病人可每兩至三年接受一次肝掃描。

該學系名譽臨床導師黃麗虹指,肥胖及肝臟脂肪含量不影響掃描結果,對體重指數(BMI)低於三十的人士,肝掃描成功率達九成七;嚴重肥胖者則有兩成機會無法讀取數據。中心只接受公立醫院及私家醫生轉介個案,每次掃描收費為一千二百元,香港大學及部分私院亦有同類檢查。

五十八歲的梅先生於○七年確診有脂肪肝,肝掃描顯示肝硬度屬嚴重,最終透過肝活檢確診肝硬化,他指肝掃描只需五至六分鐘,過程並無不適,遵從醫生建議及改變生活習慣後,已減重五磅,肝酵素降低,昨再接受肝掃描時發現肝硬度明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