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北京的官員討論香港問題時,他指出除了要注意香港年輕人的向上流動,也要考慮橫向流動的問題,如果向上流動困難,香港的年輕人又只肯留在香港,不肯向外流動,那就有可能坐困愁城。
青年人不肯向橫流動,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香港人習慣以香港為定居點。香港面積細小,香港人從小開始,對遠近的概念已經形成,例如凡是十五分鐘內可到達的叫近,在同一地區、行政區內的叫近,九龍去新界是遠,香港島到九龍及新界是遠,有了這個既定的遠近觀念,要香港人遠離香港,就是遠上加遠。如果和台灣相比,台南到高雄、高雄飛台北、花蓮去屏東,那個遠近,和香港的遠近是兩回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全速開放時,香港人充其量肯到珠三角工作,而且是重賞之下的勇夫。當時一般到內地工作,津貼是香港薪金再加三成,周一上午離港,周五傍晚回家,遠至上海的津貼更高,而且再加短假六次、長假一次,總之是用非常高昂的代價,把香港的行政人員買上華東、華北。至於台灣人,則較看重大陸前景,而且決定前赴大陸工作之後,就舉家遷往,所以台灣人所到之處,通常會開設台商子弟學校,恍如定居一樣。
除非是受前途困擾的時期,否則香港人都不喜歡外遷。而年輕一代似乎更慣於留在香港,比起「六十後」和「七十後」,「八十後」更以香港為家,這點其實不難理解,潮流興宅男,對着電腦上網打機,街也不去,更遑論遠赴他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