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安老諗縮數倡資產審查

長者輪候入住安老院舍「等到死都未等到」的情況屢見不鮮。為解決長者住宿照顧服務問題,安老事務委員會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的顧問研究提出三大建議,包括為申請入住資助安老院的長者引入經濟審查,並建議同時輪候院舍及社區照顧服務的長者,須強制先行試用社區服務,以縮短輪候時間,減輕政府長遠的財政負擔。不過,鑑於現時社區照顧服務發展尚未成熟以作配合,政府需再作研究。

研究報告指出,本港長者入住院舍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六點八,較多個國家只介乎百分之一至五為高,而現時輪候資助院舍人數達二萬五千人。

而平均輪候資助護理安老院和護養宿位的時間更長達二十二個月和四十個月,長遠對港府的財政帶來沉重負擔。

強制試用社區照顧服務

報告提出三大建議改善現行長者住宿服務,其中建議引入經濟狀況審查,可讓有限的資源用於有需要的長者身上,提出可參考醫管局公立醫院及診所費用減免機制,容許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不超過七成半,則可獲得減免。

以一個四人家庭包括一名長者為例子,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七成半為一萬七千八百五十元,經濟資產上限不超過二十四萬元,便可以獲得減免資格。

報告又指,現行社會福利署的評估輪候機制分為住宿照顧、社區照顧,及兩種服務皆可的「雙重選擇」,但由於輪候「雙重選擇」的長者大部分均選擇住宿照顧,建議可安排這批輪候長者強制先行試驗社區照顧服務期限,有需要才輪候院舍。不過,報告指出現行社區服務發展尚未成熟,難以落實有關建議以縮短輪候時間。

有經濟能力「畀多啲」

報告亦曾研究引入住宿照顧服務資助券計劃,但礙於有關做法在外國極為罕見,亦有機會誘發長者過早或在不必要情況下入住院舍,對宿位需求大增,有違居家安老目的,遂建議應加強社會企業及私營發展社區照顧服務。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表示,引入經濟審查並非一刀切,安老服務亦不應只由政府獨力承擔,社會及家庭亦有責任,建議只希望有經濟能力的長者可「畀多啲」,讓公帑用於最有需要的人身上,但強調委員會須再深入研究,暫未有定案。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報告的部分結論及建議對現行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編配機制有一定影響,須深入研究及聽取各方意見,目前並無任何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