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坑蒙拐騙無王管 宰客之都臭名揚

香港已由「購物天堂」淪為「宰客之都」,坑蒙拐騙層出不窮。剛剛揭發無良資訊商濫發短訊搶錢的消費者委員會再接再厲,踢爆缺德奸商推銷機頂盒的黑幕,並首次將涉及不道德推銷手法的九家公司公告天下。數據顯示,去年消委會接獲一百二十多宗有關投訴,今年首十一個月更接到三百多宗相關投訴,顯示有關問題正愈演愈烈。

如果說,手機短訊的受害者大多是追求新潮的年輕人,墮入機頂盒推銷陷阱的則主要是長者及基層家庭。原因是長者對電訊產品所知有限,容易上當;長者多獨居,其中不少居住於管理不善的唐樓,騙子可以輕易賺門入室;基層家庭無力更換內置數碼接收器的新電視機,無良商家乘機誘使他們安裝機頂盒觀看數碼電視。毫無疑問,被當局吹噓進入新時代的數碼電視,已轉化為不法奸商的騙錢良機,弱勢階層卻遭受一場浩劫。

據消委會披露,無良推銷手法包括提供虛假訊息,如「不安裝機頂盒連免費電視都收不到」;或者以免費安裝為由欺騙受害者簽字,然後獅子開大口索要費用;或者冒充大廈立案法團、管理處甚至政府機構的特約供應商,騙取消費者的信任;如果消費者不肯就範,要麼死纏爛打,要麼出言恐嚇,總之是無所不用其極。從黑名單上部分商家註冊地址相同來看,不排除有關公司是為了規避傳媒追查而狡兔三窟,這不只是銷售手法的問題,很可能涉及蓄意欺詐。

我們想指出的是,無良奸商以虎入羊群之勢肆意欺詐消費者,為所欲為,不僅因為他們心狠手辣,也不僅因為消費者過於忠厚,更因為港府對有關市場缺少監管,甚至是明知有問題卻坐視不理。據了解,消費者被騙買的機頂盒售價大都是二千多元至三千元,比市場零售價高出二至三倍,可謂暴利。在高官眼中,三千元只是一餐飯、一瓶酒的價錢,毋須大驚小怪,但對弱勢階層而言,三千元絕不是一個小數目,可能是一個月的生活費,被騙走了,連吃飯都成問題。

其實,消委會接獲的投訴僅屬冰山一角,大部分受害者囿於面子而忍氣吞聲,實際情形遠比想像中嚴重。眼看問題被踢爆並引起民怨高漲,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再一次臨急抱佛腳,聲稱正與消委會研究加強對消費者的保障,擬將服務業納入正在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下一步是研究將對哪些行業的銷售手法以及資訊披露作出監管。不說不知道,原來港府只監管產品,而不監管服務業。可見無良商家有恃無恐,騙所欲騙,完全是當局長期縱容默許的結果。

劉吳惠蘭還假惺惺地強調,政府的監管方向是「快而準」。眾所周知,當局做事向來慢三拍,等到研究出結果,不知要拖到何年何月。縱然將來有關條例付諸實施,若當局繼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有法仍然等於無法。

無論是濫發短訊成災、推銷機頂盒陷阱還是轟動一時的雷曼迷債事件,鐵的事實在在證明,港府施政亂象紛紛,監管形同虛設,無辜市民任人宰割,求助無門。難怪香港每年都獲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稱號。的確,無良奸商可以自由的欺騙,偽劣產品可以自由的流通,港府則高舉「大市場、小政府」的牌子安然高臥,香港已淪為騙子的樂園。

可笑的是,全港似乎只有一個半官方的消委會為消費者鳴冤出頭,港府那麼多衙門到底有何存在的價值?尤其是,面對頻頻受騙的弱勢階層,面對一殼眼淚的公公婆婆,高官們有沒有捫心自問,對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