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學校私隱無保障 驗毒計劃怎推行

警方派女臥底偵破校園販毒案,引發一場洩密風波。協助警方調查的粉嶺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日前狠批警方違反保密協議,令該校名字曝光,又斥責有不良傳媒在未經求證下,無中生有指該校有二十三名學生被捕。對此,警方先是死撐,昨日才不得不認衰,承認「做漏招」,沒有就保密協議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警方處事粗疏大意,不僅令有關學校的聲譽受損,更令公眾質疑校園驗毒試行計劃下月開展後,當局能否保護好參與計劃學生的私隱。

誠然,打擊校園吸毒歪風有賴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基新中學協助安排女警入學充當臥底,正正是警民合作的典範。該校校長郭燕薇表示,當初校方商討是否配合臥底行動時,已意識到會有一定風險,但為克盡社會責任,最後還是同意提供協助。她透露,臥底行動期間校方與警方開會,須駕車到偏僻地點,又不能筆錄對話內容。學校積極配合警方工作,最終卻被警方出賣,甚至換來不良傳媒的誣衊,難怪郭校長坦言後悔參與今次臥底行動,擔心學生被誤為吸毒一分子,影響日後收生。

警方違反當初與學校的保密協議,令校方聲譽無辜受損,但更令人憤慨的是,警方一直不肯正面回應洩密問題,僅重申一向重視資料保密工作,直到昨日才承認曾向學校承諾,會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確保校名不會曝光,但最終沒有兌現承諾。對此警方的解釋是,以往這類保密命令,主要是保護勒索及性侵犯案受害人。人們不禁要問︰警方辦案到底是實事求是、視乎實際需要,抑或僵化地按本子辦事?

儘管當局向基新中學道歉,但負面新聞造成的傷害已難以挽回。目前最教人擔憂的是,警方連校名保密如此簡單的承諾也無法遵守,怎麼令人相信參與校園驗毒計劃學生的私隱不被外洩呢?雖然當局企圖淡化事件,稱不會影響下月推行的校園驗毒計劃,但有教育界人士不諱言,今次洩密事件反映當局保密工夫不足,令人擔心驗毒計劃牽涉的保密工作能否周全。有青年團體更直指洩密事件如同對驗毒計劃「摑了一巴」,令學生和年輕人對驗毒計劃信心盡失,呼籲當局立即叫停計劃。

眾所周知,當局自公布校園驗毒計劃以來,一直被批評未做好諮詢和準備工作,尤其是當局在協助濫藥青少年方面的配套設施不足,更為人詬病。日前有報道指出,全港七間濫藥輔導中心,有五間至今尚未能聘請精神科護士,其中包括負責大埔區校園驗毒計劃的輔導中心。

事實上,圍繞驗毒計劃的眾多爭議當中,最激烈的正正是如何保護學生私隱問題。本來,大規模的校園驗毒計劃,必須賦予政府要求市民提供體內樣本的權力,無奈當局沒有修例配合,最終被迫讓步,強調學生本人必須自願參與,令人擔心真正有濫藥問題的學生未必會「自投羅網」,令計劃成效大打折扣。

校園驗毒計劃既強調「自願性」,學生的認受程度可說是計劃成敗的關鍵。有團體昨日公布調查,發現同意將驗毒結果通知家長、校方及社工的受訪學生,大幅下跌近兩成,多達四成人認為驗毒計劃無助阻遏校園毒品問題。負責調查的團體直言,今次洩密事件令學生更擔憂資料外洩的問題。可以說,校園驗毒計劃在一片爭議聲中推行,本已是「先天不足」,再加上今次洩密事件,勢必引起更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