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手術病床才十張 多少病人等到死

年紀輕輕患上血癌,無疑是大不幸,而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重燃生命的希望,則是不幸中之大幸。然而在本港,找到脗合的骨髓並不意味着一定能得救,因為本港只有一家瑪麗醫院能做骨髓移植手術,而有關病床總共才十張,造成不少病人在輪候病床期間因病情惡化而失救死亡,而這樣的悲劇,幾乎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

今年才二十九歲的莊瑞熙,正在等待死神的召喚。三年前,莊瑞熙從海外學成返港投入金融業,成為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一次高燒入院治療才發現自己患上血癌,人生之路遽爾改變。其後,他接受姐姐的骨髓移植,無奈病情反覆,必須尋找新的骨髓捐獻者,近日他獲悉哥哥的骨髓亦與他的脗合,正當他感謝命運之神眷顧的時候,醫生告訴因病床有限,在他之前尚有近百名病人輪候,至少要輪候一年時間,他才有機會進行移植手術。

對正常人來說,一年並不是很長的時間,但血癌病人則是度日如年,度時如年。大家都知道,血癌患者的病情隨時惡化,而且化療期間抵抗力極弱,一次普通的感冒都足以致命,因此早一天骨髓移植,就多一分獲救的希望。但問題是,全港每年有逾千例血癌新患者,而骨髓移植的病床只有十張,以每張病床每年只能服務十二名病人計,全港每年僅有一百二十名病人可做移植手術,這意味着不少病人可能等不及手術便撒手人寰。

過去,血癌幾乎是不治之症,所幸現在科學昌明,血癌可以治療,但如果找不到適合移植的骨髓,病人仍然要聽天由命。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有些病人好不容易找到合適的骨髓,卻因病床不足而失救。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不發達地區,或許情有可原,但香港則不同,香港是發達社會,是當今世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財政儲備加上外匯儲備逾二萬億港元,只要港府撥出一部分資源出來,多設置一些病床,就足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可恨的是,港府有錢為公務員加薪,有錢聘請一大批面目不清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也可以一擲數十億元建造豪華政府總部,但輿論要求增撥公共醫療資源,高官們便耍手擰頭,聲稱資源有限。在整體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又由於醫管局架構臃腫,肥上瘦下,令前線資源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可以說,只要目前的管治架構不改,不管港府增加多少醫療撥款,都會流入無底洞,前線無法受惠,這就是本港骨髓移植病床多年來都沒有增加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病床不足的根源不僅在於資源不足,亦在於資源未得到合理的配置,更在於港府漠視生命。古人說,人皆有惻隱之心,人溺己溺、人飢己飢,面對缺少病床導致血癌病人等到死的悲劇一再發生,難道港府高官可以繼續心安理得、無動於衷嗎?港府口口聲聲要將醫療發展為優勢產業,但他們知道有多少個莊瑞熙正苦苦輪候病床,甚至等到死嗎?

人命關天,健康無價,我們想指出的是,骨髓移植病床嚴重不足只是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千瘡百孔的冰山一角,事實上,本港各類醫療資源都不足,前線醫護人員更加緊缺,因此引起的醫療事故層出不窮,而在輪候治療期間失救致死的病人同樣不可勝數。與其說這些病人是被死神奪走生命,毋寧說他們死於港府高官的冷血無情,甘當死神的幫兇。

稍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心臟病發及時入院治療,並很快病愈出院,見證本港公共醫療也有高效率的一面。但是,有多少人享有毋須排隊、直接入院做手術的特權呢?同人不同命,同病不同醫,這就是香港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