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道歉的學問

已故前西德總理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勃蘭特,曾經作出一個感動人心的致歉。一九七○年,他到波蘭訪問,曾經前往華沙的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花致哀,甚至跪在地上,為德國在二戰時的種種罪行致歉。事後,有人這樣評價他:「跪下的是勃蘭特的雙膝,但站起來的卻是德意志的整個民族。」這一跪不僅跪出了民族的和解,也跪出了德意志民族的尊嚴。

過去幾個世紀,英國實行「兒童移民計劃」,估計有五十萬兒童先後輸出到澳洲、加拿大以及其他英國殖民地。「兒童移民計劃」美其名是為兒童創造更好生活,事實上卻是為英國政府減輕負擔。有不少顛沛流離的兒童,流落於孤兒院或者被迫充當農場勞工,有些更慘遭強姦和毒打。該移民計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結束,現時澳洲仍有七千多名「兒童移民計劃」的幸存者。

近日,澳洲總理陸克文就為這五十萬「被遺忘的澳洲人」的慘痛移民遭遇道歉。澳洲政府遲來的道歉,縱使未能撫平部分移民計劃幸存者生理上的傷口,但心靈的創傷也終究得到慰藉。約一千名聽着陸克文道歉的移民計劃幸存者,也感動得流下淚來。英國亦擬於明年新年後正式向當年的受害人道歉。

道歉有正視歷史、撫平歷史傷痕的意義,從來道歉都會給人謙卑的感覺。不過,某位喜歡高呼民主的香港前高官,從政時發生社署破門入民居以及機場大混亂事件,但由始至終都未聽過半句道歉說話。是道歉的時機未到,還是連道歉也懶得去做?